第130章 金刚经的结缘者(3 / 5)

量子血灵珠传奇 张其金 1926 字 15小时前

中国,《金刚经》已经成为了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袁心怡听张其金如此说,惊奇地说道:“想不到你对《金刚经》还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的各宗各派都十分尊重《金刚经》,为其进行注疏。

尤以唐宋来盛极一时的禅宗,与《金刚经》更是结有深厚的因缘。

禅宗大德,六祖惠能禅师,是因为在街边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时,激了他的佛性,后来,他远赴千里之外去亲近五祖,五祖专为他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是,他豁然大悟了。

本来禅宗是依据《楞伽经》修行,但是,自惠能大师以后,就是依据《金刚经》了。

所以,金刚经在禅宗,是特别受重视的一部经典。”

袁心怡讲到这里,张其金接过话来说,“《金刚经》之所以受重视,是由于中国佛教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中国佛教一是重实行:如台、贤、禅、净各宗,都注重行持,尤重于由静定思虑生智慧的体悟。

二是好简易,中国人的习性好简,卷帙浩繁的经论,是极难普遍流通的。

鉴于这部《金刚经》既重般若的悟证,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又不繁复艰涩,恰好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就特别流行!”

袁心怡听张其金如此说,她也说道:“在我的意识之中,我一直认为《金刚经》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因其探讨解脱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为‘佛门的智慧之母’。

同时,不学佛的人也能够在其中获得重要的人生启迪,所以通常意义上,它也是一本人生哲理典籍。”

“你说的也对,从《金刚经》来看,佛法是解决心的问题。

一开始先提到‘成佛’的心,然后是降伏虚妄之心,而后又是清净心,等到证入涅盘之后,心不再迷茫,连一丝丝的烦恼都没有了。

助人脱苦离难,不生烦恼,这就是《金刚经》所要达到的目的。

同样,这也是佛法的目的。

在这个意义上看,佛法也不妨称为心性之学。

《金刚经》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们内心中不安定的烦恼因素。

这恐怕是现代人最急需的一剂心灵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