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杜小荷突然轻声唱起了山歌:
&0t;东山日头西山落,
打猎的哥哥回家啰。
妹妹我烫好了高粱酒,
咱俩一辈子一起过&0t;
王谦握紧她的手,跟着哼了起来。
于子明和刘玉兰也加入合唱,歌声在山谷里回荡,惊起一群归巢的鸟儿。
晨露还未散尽,牙狗屯的土路上已经热闹起来。
王谦站在屯口的老榆树下,看着眼前二十多个青壮年——都是听说他们要摘野葡萄,主动来帮忙的屯里人。
男人们背着竹筐、麻袋,女人们挎着篮子,孩子们兴奋地跑前跑后,活像支准备出征的小队伍。
&0t;都到齐了?&0t;王父叼着旱烟袋走过来,身后跟着几个须花白的老猎人,每人手里都拿着杆老式猎枪。
王谦点点头:&0t;爹,您怎么也来了?&0t;
&0t;怕你们又遇上黑瞎子。
&0t;王父拍了拍儿子的肩膀,&0t;这次多带几条狗,动静大点,熊不敢靠近。
&0t;
杜小荷挎着个盖蓝布的小篮子走过来,今天穿了件水红色的确良衬衫,两条乌黑的大辫子垂在胸前,梢上还系着红头绳。
&0t;谦哥,我煮了茶叶蛋,路上吃。
&0t;
王谦接过篮子,掀开蓝布一角,热气混着茶香扑面而来。
&0t;香!
&0t;他捏了个鸡蛋在手里滚了滚,蛋壳上细密的裂纹里渗出酱色的茶汁。
&0t;都听好了!
&0t;于子明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喊道,&0t;到了地方分三组,一组摘葡萄,一组警戒,一组运葡萄。
老人孩子不许往崖边靠!
&0t;
人群出哄笑,几个半大小子不服气地嚷嚷:&0t;我们能行!
&0t;
老黑狗和虎子带着屯里其他几条猎狗在前面开路,尾巴摇得像风车。
王谦和杜小荷走在队伍中间,不时回应着乡亲们的打趣。
&0t;王家小子,听说你要用这葡萄酿酒办喜事?&0t;张婶挎着个柳条筐,笑眯眯地问。
王谦耳根一热:&0t;嗯,秋收后办事。
&0t;
&0t;小荷这丫头有福气啊!
&0t;张婶拍了拍杜小荷的手,&0t;王家小子打猎是把好手,酿的酒也差不了。
&0t;
杜小荷红着脸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王谦偷偷握住她的手,掌心传来的温度让两人都安心不少。
山路蜿蜒,队伍像条长蛇般在林间穿行。
老猎人们时不时停下来,在树干上刻下记号——这是山里人的习惯,给后来人指路。
&0t;快到了。
&0t;王谦指着前方隐约可见的山崖,&0t;就在那片崖上。
&0t;
山崖上的野葡萄比上次看到的还要丰硕,紫黑色的果实沉甸甸地垂下来,在晨光中泛着诱人的光泽。
女人们惊叹连连,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摘了。
&0t;按计划分组!
&0t;王父高声指挥,&0t;老张带几个人在四周警戒,其他人分片摘葡萄。
老人孩子负责在下面接应。
&0t;
王谦和杜小荷分在采摘组。
他灵活地攀上崖壁,找到一处结实的凸起站稳,开始用剪刀剪葡萄串。
杜小荷在下面张开布袋接应,葡萄&0t;扑通扑通&0t;落进去,溅出紫色的汁水。
&0t;尝尝!
&0t;王谦摘了颗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