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t;
王谦凑近细看。
地图上标注了几处山坳和溪流,还有用红笔画的几个圆圈,旁边写着&0t;盐池&0t;二字。
&0t;这几个地方,&0t;刘大脑袋的粗手指点着红圈,&0t;地下有盐碱,挖三尺就能见盐水。
鹿群每年这时候必来。
&0t;
于子明瞪大眼睛:&0t;这么神?&0t;
&0t;你懂个屁!
&0t;刘大脑袋瞪了未来女婿一眼,&0t;老子抗联时候就在这儿熬过盐!
&0t;
王谦心头一震。
对啊,抗战时期物资匮乏,抗联战士经常自制土盐。
刘大脑袋年轻时参加过抗联,这些地点很可能是当年熬盐的地方,难怪鹿群记得。
&0t;刘叔,您是说&0t;王谦试探地问。
&0t;带你们去。
&0t;刘大脑袋突然站起身,虽然右腿只剩半截,但站立时依然挺拔如松,&0t;科研所要活鹿是吧?老头子帮你们逮几只!
&0t;
刘玉兰惊呼:&0t;爹!
您的腿&0t;
&0t;腿咋了?&0t;刘大脑袋一瞪眼,&0t;没了半条照样比你们这些娃娃强!
&0t;
王谦看着老人倔强的样子,突然明白了什么。
刘大脑袋不是图钱,而是不甘心被山林遗忘,想再证明一次自己的价值。
&0t;成!
&0t;王谦一拍大腿,&0t;刘叔带队,咱们狩猎队全体听您指挥!
&0t;
刘大脑袋这才露出笑容,接过王谦带来的酒,仰脖就是一大口:&0t;好小子,懂事!
&0t;
三天后的清晨,狩猎队整装待。
刘大脑袋破天荒地换上了当年的猎装——一件洗得白的劳动布褂子,腰间系着宽皮带,空荡荡的右裤腿打了个结。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背上那杆老式猎枪,枪托上刻满了划痕,每一道都代表一次成功的狩猎。
&0t;爹,您小心点&0t;刘玉兰红着眼眶给父亲系紧腰带。
&0t;哭啥?&0t;刘大脑袋粗声粗气地说,&0t;老子是去打猎,又不是上战场!
&0t;
杜小荷挨个检查队员的装备,在王谦的背包里塞了几包草药:&0t;止泻的、消炎的,还有这个——&0t;她拿出个油纸包,&0t;特制的盐砖,我按刘叔说的配方熬的。
&0t;
王谦接过盐砖闻了闻,除了盐味,还有股淡淡的草药香:&0t;加了什么?&0t;
&0t;茯苓和陈皮。
&0t;杜小荷小声说,&0t;刘叔说鹿最爱这个味道。
&0t;
那边,于子明正帮着刘大脑袋检查猎枪。
老猎人虽然只剩一条腿,但装弹的动作依然干净利落,看得年轻人啧啧称奇。
&0t;看好了,&0t;刘大脑袋对于子明说,&0t;这枪跟了我三十年,从没卡过壳。
为啥?&0t;他拍了拍枪管,&0t;每次用完,必用獾子油擦一遍!
&0t;
王谦走过来,递给刘大脑袋一根新做的拐杖——顶端特意做成y形,可以当枪架用。
老人试了试,满意地点头:&0t;好手艺!
&0t;
&0t;杜叔帮着做的。
&0t;王谦说,&0t;用的是老山梨木,结实。
&0t;
队伍出时,全屯人都来送行。
老支书王德贵拉着刘大脑袋的手说了几句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