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从十年前开始研究长江白鲟的繁育,直到现在,他的人生大多数时间,都用在这了项研究上。
“可是,老师,我们直到现在,每年都要放出几万尾白鲟鱼苗,但是,它们却从来没回来……”
一旁的学生有些不解的说道:
“我们这样不断的放出鱼苗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意义到底是什么?
“是啊,如果那些种鱼走到了尽头,我们甚至连鱼苗都没有了。”
在过去的十几年前,他们在高原的水库里建立了研究中心,在那里,生活着数百条成年的白鲟,它们都来自于长江,正是靠着那些人工饲养的白鲟,研究中心每年才能够以十万为单位放生白鲟以及中华鲟。
“不会的,现在我们已经繁育了几代白鲟了。”
而最近几年得益于养殖技术的进步,如今研究所不仅能够将白鲟、中华鲟从鱼卵养大至成年,所以近几年放流的个体,通常在20厘米以上,在河里里面,几乎没有天敌能够吃它们。
听着学生的担心,杨春秋说道:
“这是因为时间,白鲟入河之后,会先游到大海中生活10多年时间,之后才返回到出生地产卵,所以我们这几年有效放流的个体其成效还未显现出来。
我相信他们会回来的,他们会记住这里,记住他们出生的地方,然后找到这里,最终回到这里……”
说出这番话的杨春秋看着平静的河面,他的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那些白鲟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吗?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