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偏重于重工业的发展,而相对忽视了民生需求,使得苏联在科技军力上虽显赫一时,却在满足人民日常生活基本需求上显得捉襟见肘。
卫生纸的匮乏,不仅直观地暴露了物质资源的不足,更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状态与社会管理理念上的缺失。
“要不然,和苏联谈谈向他们出口一些卫生纸生产线呢?”
李毅安之所以会冒出这个念头,不是想要帮助苏联,而是……为了用了一些尽可能不值一提的东西,从苏联换取技术或者SEA所需要的重型机械设备。
尤其是技术,苏联其独特的一些技术,在军事领域尤其如此,只不过苏联严苛的保密制度,让那些技术一直敝帚自珍,不为外界所知。
但是在苏联解体后,在美国一方面从苏联大量挖人,挖走了超过10万技术工程人员的同时,还以合作研究的方式来以极低的价格获取苏联研究所的研究服务。
有一个最典型的技术:增强玻璃纤维缠绕与金属加强技术。这样的技术可以在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缠绕工艺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表面上看起来,这一技术是应用于大型固体火箭的,可到了美国之后,波音与相关机构合作,将其进一步应用于飞机制,也就是碳纤维缠绕机身。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项技术,从中可以看到,苏联的很多技术,因为与军事工业有联系,所以一直处于高度保密之中,而李毅安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撬开苏联的保密大门,获得他们的一些技术。
相比于技术换技术,李毅安更倾向于用成套的工业机械换技术,毕竟,工业机械仅仅只是机械而已,不会对苏联的实力提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