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峰,没有过多的考虑。
主要是他顾及到市委招待所工作人员的情况。
陈青峰在安城这边,因为上辈子他的经历,所以他对国有企业改制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说白了,从上辈子的经验来看,九十年代之前,很多国企效益都非常好。
当然这有那个年代的特殊因素在,比如因为当年的紧缺经济时代,老百姓什么都缺,所以不管你怎么扩大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都不愁卖,甚至还要托人找关系,才能买到一些紧俏的商品。
但是进入到九十年代,时代变了,市面上的商品不再供应不足,反而变成了供应过足,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企业都将面临将近十年的市场残酷期。
可是让人奇怪的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民营企业却能活下来。
能活下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疯狂的加班,比如福利待遇方面和国企没有办法比,比如国企,还有一些已经退休,以及三产企业,主要是照顾内部的职工,还有当年知青返城收留的一大批返城的青年。
这些人要吃要喝,结婚的时候要住房,生了孩子要放在厂里的幼儿园里。
这无形当中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说白了,问题谁都看得见,关键是陈青峰几十年后已经明白,有些职责是政府的,有些职责是企业的,所以有些事情必须由市政府接过来。
比如那些企业办的幼儿园,还有医院什么的,必须要通通打包交还给政府,由政府的财政税收负担。这样一来就可以给企业减税。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