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笼困侠(1 / 8)

    汴京城外三十里,“大义容炉”的鎏金匾额在春日里晃得人眼晕。这容炉名义上是救济流民的粥棚,每日施粥千碗,主事的“活财神”赵元宝更是以“乐善好施”闻名江湖——可江寒握着江砚递来的密信,指尖却泛着冷意。

    密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大义容炉非善地,乃无相楼敛财窟,赵元宝为其‘财使’,掌天坛星阵半数资费。速查,慎入。”

    三日前,江寒与江砚、顾晚晴分兵行动:江砚留在汴梁查天坛布防,顾晚晴在外接应,江寒则伪装成南下贩茶的商人,潜入大义容炉。此时他站在粥棚外,看着流民捧着粗瓷碗狼吞虎咽,而棚后却传来隐约的金铁碰撞声——那不是煮粥的声响,是机关转动的动静。

    “这位客官,可是来捐粮的?”一个穿着锦缎马褂的小厮迎上来,脸上堆着笑,眼神却在打量江寒腰间的钱袋。江寒点头,递过一锭银子:“听闻赵老爷善举,特来尽份薄力,还想拜见赵老爷,讨教些营商之道。”

    小厮眼睛一亮,引着他往后院走。穿过两道挂着“积善”“余庆”的木门,眼前豁然出现一座金砖砌成的楼阁,楼阁匾额上刻着“聚财阁”,与前院的破败判若两人。“客官稍等,小的这就去请赵老爷。”小厮躬身退下,脚步却在转角处顿了顿,暗中按下了墙面上的一个元宝形机关。

    江寒早已察觉不对,掌心的参辰印隐隐发烫。他佯装欣赏阁内的字画,余光扫过墙角——那里藏着三寸长的弩箭口,正对着他的后背。

    “哈哈哈,这位壮士好眼光!”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赵元宝摇着一把镶金折扇,迈着方步从内堂走出。此人五短身材,肚子圆滚滚的,手上戴着满是翡翠的扳指,每走一步,腰间的金腰带就叮当作响。

    “赵老爷客气了。”江寒拱手,目光却落在赵元宝身后的两个护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