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青年怔住:“他还活着?”
艾琳摇头:“他在第七次审讯后消失了。但我们相信,他的声音还在循环。每当我们说起他教的句子,他就又活一次。”
她递给他一本手工装订的小册子,封面写着《失语者语法》,扉页印着一句话:
>“真正的语言,诞生于你说出它的勇气,而非它是否被允许存在。”
青年将册子收入背包,郑重道谢。临行前,艾琳忽然拉住他袖角:“如果你见到苏萝,请告诉她??她的课,我们都补上了。”
他点头,喉咙发紧。
越往南,抵抗的形态愈发多样。有些城市成立了“口述档案馆”,专门收集老年人的记忆;有些小镇恢复了古老的“篝火夜谈”传统,每晚聚集村民轮流讲故事;甚至有剧团排演无声话剧,演员用表情和动作演绎被禁止的历史事件,观众则在谢幕时集体高喊剧中人物的名字。
然而,压制并未消失。
某夜,青年投宿于一座小镇旅店。深夜,窗外传来引擎轰鸣。他起身窥视,只见数辆黑色装甲车驶入广场,车顶架设着新型号的抑制装置??外形如喇叭,表面刻满律法条文。士兵列队而出,开始拆除一面写满诗句的墙壁。
“这是非法集会宣传物!”带队军官厉声道,“立即清除!”
人群中走出一名老教师,拄杖挡在墙前:“这是我学生写的毕业诗。你们可以拆墙,但拆不掉他们心里的话。”
“那就让他们也一起遗忘。”军官冷笑,下令启动设备。
刺耳的低频波扩散开来,空气中仿佛有无数细针扫过耳膜。人们抱头蹲下,表情茫然。诗句从墙上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