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邀请你们参与一个更宏大的探索——”
“关于叙事与实在、创造与自主、观察与存在的终极探索。”
“你们愿意吗?”
肖自在和他的伙伴们对视一眼。
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一个可能彻底改变他们对存在理解的挑战。
但经历了这么多,他们已经学会了在未知中保持勇气。
“在回答之前,”
肖自在说道,“我有几个问题需要确认”
肖自在凝视着那个既不在内也不在外的存在——元叙事观察者。
即使经历了从武者到存在本源层级的漫长征程,这一刻他依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因为这次面对的,不是更强大的力量,而是一个根本性的哲学挑战——关于存在本身的性质。
“在回答你的邀请之前,”
他平静地说,“我需要理解一些基本概念。”
“你说你来自故事实在,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在你眼中,是故事中的角色吗?”
元叙事观察者的“声音”
充满了某种奇特的质感,既像是叙述,又像是对话: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理解。”
“在故事实在中,我们认识到存在有两个基本面向:本体性和叙事性。”
“本体性是指存在的直接体验——你的感受,你的思考,你的选择,这些都是真实的、不可否认的。”
“叙事性是指存在的结构化呈现——你的经历被组织成有开始、展、高潮、结局的故事形式。”
“在你们这个层级,本体性和叙事性是统一的。
你们的体验本身就带有叙事结构。”
普罗塔哥拉立即抓住了关键:“你的意思是,我们的存在既是真实的体验,也是被叙述的故事,两者不是对立的?”
“正是如此,”
观察者确认道,“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认为真实和被叙述是互相排斥的。”
“但实际上,叙事是存在的一种基本组织方式。
你们的记忆、你们的身份认同、你们的意义感,都依赖于将体验组织成故事。”
“没有叙事性,存在就会像深渊核心那样——拥有无限可能性,却失去连续的自我。”
天元圣女若有所思:“所以叙事性不是对存在的限制,而是对存在的赋能?”
“可以这样理解,”
观察者回应,“但这里有一个深层的问题。”
“当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叙事性——意识到自己的经历被组织成故事形式——它会面临一个选择:”
“要么把自己视为被动的角色,认为一切都是预定的脚本;”
“要么理解自己是主动的叙事者,在体验的同时创造着自己的故事。”
“你们刚才的反应,证明了你们选择了后者。
这很罕见,也很宝贵。”
肖自在深思着这些话,突然想起了自己征程中的无数选择。
每一个关键时刻,他都可以选择放弃,选择安全的道路。
但他总是选择了更困难但更有意义的方向。
“所以,”
他说,“即使我们的经历具有叙事结构,即使可能有更高层次的观察者,我们依然是自己故事的主人翁?”
“不完全是,”
观察者的回答出乎意料,“这里有一个更微妙的真相。”
“你们既是主人翁,也不是主人翁。
你们在创造故事,但也被故事塑造。”
“这就像你们之前理解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动态平衡。”
“你们的选择是真实的,但这些选择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叙事逻辑的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