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西的雨季总是来得突然,齐明远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远处被雨雾笼罩的群山,不由得裹紧了身上的冲锋衣。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混合着汗水,带来一丝凉意。
\"齐老师,这边走!\"一个穿着蓝布衫的老人撑着油纸伞向他招手,那是村里的老支书,姓杨。
齐明远小跑几步躲进伞下,雨水打在伞面上的声音密集如鼓点。\"杨叔,麻烦您了。这雨下得真不是时候。\"
\"春雨贵如油啊。\"杨支书笑着说,领着他穿过泥泞的小路,\"村里人都等着见你呢,听说你是省城来的大学生,专门研究我们这儿的傩戏。\"
齐明远点点头,背包里的录音设备和笔记本沉甸甸的。作为一名民俗学研究生,他对湘西的傩戏文化向往已久。这次趁着毕业论文调研的机会,终于能亲自来这个被誉为\"傩戏活化石\"的古村落一探究竟。
村子比想象中还要古老,青石板路已经被岁月磨得光滑,两旁是黑瓦木墙的老屋,檐下挂着晒干的辣椒和玉米。几个孩子躲在门洞里好奇地张望,看到陌生人又害羞地缩了回去。
\"到了,这是村委会给你安排的住处。\"杨支书推开一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条件简陋,你将就着住。\"
屋内收拾得很干净,一张木床,一张书桌,还有一盏老式煤油灯。齐明远放下背包,环顾四周,墙上挂着几张泛黄的傩戏面具图片,狰狞中透着神秘。
\"杨叔,村里现在还有人表演傩戏吗?\"
老人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有是有,不过不常演了。年轻人出去打工,老一辈的艺人越来越少。\"他顿了顿,\"特别是'鬼面'那一套,已经几十年没人敢碰了。\"
\"鬼面?\"齐明远眼睛一亮,这正是他论文想重点研究的题材——傩戏中那些被认为有特殊力量的面具。
杨支书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齐老师,你是读书人,有些事我得提前告诉你。村里有些东西,看看可以,千万别碰,特别是那些老面具。\"
齐明远正想追问,老人却摆摆手,\"你先休息,晚上村里摆酒给你接风,到时候再聊。\"
雨一直下到傍晚才停。齐明远整理好设备,跟着杨支书来到村中心的祠堂。祠堂前的空地上已经摆了几张长桌,村民们陆续到来,有说有笑。空气中弥漫着米酒和腊肉的香气。
\"这位就是省城来的齐老师!\"杨支书高声介绍,村民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酒过三巡,气氛热络起来。齐明远趁机询问关于傩戏的事,特别是那个神秘的\"鬼面\"。
桌上的谈笑声突然安静了一瞬。一位白发老人——村里最年长的陈伯放下酒杯,浑浊的眼睛盯着齐明远,\"年轻人,为什么对'鬼面'这么感兴趣?\"
\"我是研究民俗的,傩戏中的特殊面具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齐明远解释道。
陈伯摇摇头,\"那不是普通的戏具。'鬼面'是通灵的媒介,戴上面具的人,就不再是自己了。\"
\"陈伯是村里最后一位会做'鬼面'的艺人,\"杨支书小声告诉齐明远,\"他父亲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傩戏师傅。\"
齐明远心跳加速,这正是他要找的关键人物。\"陈伯,能给我讲讲'鬼面'的来历吗?\"
老人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傩戏本为驱邪祈福,但有些面具做得太真,反而引来了不该来的东西。\"他干枯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奇怪的符号,\"我父亲那辈有个叫林小荷的姑娘,偷偷戴上了她父亲珍藏的'鬼面',结果...\"
\"结果怎样?\"齐明远追问。
\"疯了。\"陈伯的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她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