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二年的中秋,京城里处处弥漫着桂子香气,丞相府内更是烛火辉煌,亮如白昼。
府邸中庭,高朋满座,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席间觥筹交错,气氛热烈,但众人目光却都悄然凝注于庭院中央那位素袍男子身上——柳青舟,名动京城的幻术师,今日受邀于丞相府献艺。
柳青舟年约三十,面容清癯,一袭简素青衫,立于铺展于地的巨大素绢前。
他身无长物,唯腰间悬一小巧青玉葫芦,袖口沾着几点墨痕,倒似落魄画师。
众人目光里掺杂着好奇、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
柳青舟对周遭视线浑若不觉,他闭目片刻,再睁眼时,那目光澄澈如古井深潭。
他自怀中取出一只青瓷水盂,指尖轻蘸,旋即挥洒向面前素绢。
清水落处,竟晕开一片浓淡相宜的墨痕!
他指若游龙,运腕如风,清水化墨,纵横挥洒于素绢之上。
墨色或浓或淡,或聚或散,随水痕自然洇开流淌。
众人屏息,但见墨迹奔涌流淌,瞬息万变。
顷刻间,素绢之上,山峦起伏,云霞蒸腾,飞檐斗拱隐现于云雾之间,一座缥缈瑰丽的仙山楼阁图竟已赫然成形!
墨迹淋漓,水汽氤氲,仿佛那仙境随时要破绢而出,弥漫庭间。
“妙!
妙不可言!”
丞相赵承宗抚掌赞叹,眼中异彩连连。
他身旁独子赵衡,年方弱冠,俊朗非凡,此刻亦目不转睛,紧盯着那幅仍在微微润泽、仿佛呼吸着的墨画,眼中尽是惊异与痴迷。
柳青舟淡然一笑,躬身道:“雕虫小技,聊博丞相及诸位大人一笑。
此图已成,名之曰《仙山楼阁图》。
若蒙不弃,在下尚有一拙技——‘画境穿行’,可邀有缘者神游此画中片刻,亲历其境。”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神游画境?闻所未闻!
“柳先生此言当真?”
赵衡忍不住问道,声音带着急切。
“绝无虚言。”
柳青舟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赵衡年轻而充满好奇的脸上,“公子可愿一试?只需静坐画前,凝神观想,心志坚定者,自可神游片刻。
画中光阴流转与外界不同,公子在画中或可流连一个时辰,外界不过一盏茶光景。”
赵衡望向父亲,眼中充满恳求。
赵承宗略一沉吟,点了点头。
柳青舟遂引赵衡坐于画前蒲团之上,自己则立于其侧,右掌轻轻悬于赵衡头顶三寸之处,指尖似有极淡的青光流转。
“公子,请凝神于画中山门。”
柳青舟的声音低沉而悠远,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
赵衡依言,目光紧紧锁住画中那云雾缭绕的巍峨山门。
渐渐地,他感到周遭鼎沸人声如潮水般退去,眼前唯余那扇雕琢着古老符文的巨大石门。
柳青舟指尖那点微弱的青光,仿佛一颗坠入深潭的星辰,牵引着他全部的神魂。
他只觉身体一轻,仿佛挣脱了无形的束缚,整个人被一股柔和却沛然莫御的力量温柔地吸摄而起。
眼前是流动的、模糊的色块光影,耳边是呼啸的风声,身体却感觉不到丝毫寒意与颠簸。
待得身形一定,脚下传来坚实微凉的石板触感,清冽至极、饱含草木灵气的空气猛地灌入肺腑。
他愕然抬头,巨大的白玉山门矗立眼前,其上“云阙”
二字古拙苍劲,门内奇峰秀出,烟霞缭绕,琼楼玉宇若隐若现,飞瀑流泉之声如环佩叮咚,直传入耳,一切清晰得令人心悸。
赵衡呆立画境山门前,心神俱醉。
画里世界竟如此真实,石阶的凉意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