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胡四姐(2 / 19)

子夜异闻 古皖老村 14174 字 3天前

无声的涟漪,便要向院门退去。

动作轻盈迅捷,不带一丝烟火气。

“姑娘留步!”

沈青崖脱口而出,声音在寂静的雨夜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他自己也未察觉的急切。

他并非孟浪之人,只是那身影太过飘忽,那乐音太过神秘,他生怕这惊鸿一瞥就此消散于雨幕,如同一个易碎的幻梦。

那素白的身影果然顿住了。

她停在梅树虬曲的枝干旁,离院门尚有几步之遥。

她并未完全转过身来,只是微微侧。

油纸伞依旧低垂,遮住了容颜,但沈青崖能感觉到,一道清冽如秋水的目光,透过迷蒙的雨丝,落在了自己身上。

那目光并无惊惶,只有几分被打扰的疏离和淡淡的探究。

“夜雨寒凉,姑娘何以独自在此?”

沈青崖定了定神,隔着雨帘,声音放得温和。

他指了指自己书房的门,“若不嫌弃寒舍鄙陋,可移步檐下暂避。”

女子沉默了片刻。

雨声淅沥,更衬得这沉默有些微妙。

沈青崖的心悬着,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窗棂上冰凉的木头。

终于,她有了动作。

不是言语,而是极其轻微地摇了摇头,伞沿随之晃动了一下。

随即,她抬起那只未撑伞的左手,纤细白皙的食指伸出,并非指向沈青崖,也非指向院门,而是指向了书房窗内——那盏如豆的灯火旁,他方才搁下的画笔,以及摊开在案头、墨迹未干的仿古山水。

沈青崖微微一怔,顺着她的指尖望去,又疑惑地看向她。

那女子却不再有任何表示,只是撑着伞,静静地伫立在老梅树下,素衣白伞,与虬枝铁干的梅树、淋漓的雨幕构成一幅绝美的剪影。

仿佛她此来,只为远远地看一眼那案头的笔墨,只为听一听这雨夜书斋的寂静。

一种奇特的默契在沉默的雨夜中悄然滋生。

沈青崖不再多言,亦不再邀请,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内,隔着支摘窗的缝隙,望着院中那抹孤清的身影。

檐下的灯火将他修长的影子投在窗纸上,而院中的女子,则在朦胧的光晕里,化作一个素白而遥远的谜。

雨声似乎成了背景,时间也仿佛凝滞。

不知过了多久,那女子撑着伞,缓缓地、无声无息地向后退去,身影一点点融入院门外的沉沉黑暗之中,如同水墨在宣纸上晕染开去,最终只留下一片湿漉漉的空茫和那若有若无、仿佛还萦绕在耳畔的清越余韵。

沈青崖在窗前伫立良久,直到夜风裹挟着更深的寒意袭来,他才恍然惊觉。

关窗,回身,案上灯火摇曳,映着那幅未完成的画。

画中山水依旧荒寒,可他的心头,却因这雨夜不期而遇的一瞥,悄然落进了一粒清亮的种子,一种从未有过的、难以名状的悸动在寂静中弥漫开来。

翌日,雨仍未停,只是由前几日的滂沱转作了缠绵的牛毛细雨。

沈青崖心中记挂着昨夜那谜一般的女子,午后便撑着伞出了门。

他沿着湿滑的青石板路,向巷子深处更幽静处走去,想看看能否寻到些蛛丝马迹。

巷子尽头,拐角处,果然有一户人家。

门庭不大,却十分整洁。

乌漆木门紧闭,门楣上悬着一块小小的、颜色已显陈旧的木匾,上书两个娟秀的小字——“寄庐”

门旁粉墙根下,生着一丛茂盛的翠竹,竹叶经雨洗刷,青翠欲滴。

墙内探出几枝开得正盛的栀子花,雪白肥厚的花瓣缀满水珠,散出浓郁得化不开的甜香,几乎盖过了雨中的清苦气息。

这便是了。

沈青崖在几步外停下脚步。

这“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