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9章 阅读理解(2 / 2)

一篇阿辞老师的《高考加工厂》,作为语文的阅读理解题。”

“其中有道问题是,作者将短文中的老师取名赵清华,将学生取名王大锤,到底有何深意,请解答,这道问题很难,撒老师,你想知道答案吗,额,抱歉,我忘了你这种保送北大的人,可能不知道什么叫阅读题。”

面对陈锦年的突然调侃,台下瞬间传来的起哄声,小撒开口讲道:“没办法,我当时不想去北大的,但后来仔细想想,北大好像也还可以,于是我就去了。”

“噫”

小撒的嘚瑟引来的一片嘘声,其中以于谦老师最积极,他总算有嘘别人的一天了,将旁边的吴景,乐得牙龈都漏出来了。

“确实,我考七百分,最后也选北大。”

陈锦年的话让小撒的笑容一僵,在装逼界遇到对手了。

“好了,北大的问题咱们稍微放一放,我们校长还在下边,你还是先把答案说出来的。”

“好。”

陈锦年点点头,“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那我就大慈悲的告诉。”

后排的年轻观众出一阵笑声,让前排的人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陈锦年刚刚说的到底踩中了什么。

而秒懂的王一笛,则是抬手拍了下陈锦年,让他赶紧说正事,不然等会又聊远了。

“赵和造同音,清华则是代表着清华大学,取名赵清华意味着老师用机械加工一样的应试教育,将学生们打造成清华的高材生,而王意味着特例独行和唯我独尊,大锤代表着普通学生希望砸碎应试教育的枷锁,代表着敢于反抗的精神。”

“当然答案很长,我只是简单说说,学生们看到答案后不服,于是去网上找阿辞老师询问,结果得到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答案。”

这次陈锦年没有和小撒闲聊,继续往下讲。

“阿辞老师说她取名清华,是比较好听而且容易联想到清华大学,至于为什么姓赵,因为赵钱孙李吗,第一个想到的姓字就是赵,而学生的名字她换了好几个,都不满意,感觉不容易记,后来王大锤的名字突然跳进了脑子了,很草根好记,而且白客的王大锤很出名,有喜剧色彩,所以就用了。”

小撒听完后,明白了陈锦年讲这个故事的原因。

“你是想告诉大家,将精力放在电影故事上,而不是去过分解读。”

“那倒也不是。”

陈锦年摇摇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