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死者末次进餐餐馆’‘嫌疑人通行路线(废弃采矿路)’展开,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突破口。” 他对着对讲机下令:“技术科优先检测尸体上提取的纤维和金属碎屑,小杨带队勘查废弃采矿路,小周走访砖窑附近村落的餐馆,小王继续调取村落私人监控,形成合围之势。”
夜色渐浓,刑侦支队的灯光依旧明亮。张林的解剖报告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案件侦破的关键大门,而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围绕这份报告展开,用科学的证据,将凶手绳之以法,告慰死者的在天之灵。张林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桌上的泥土样本,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这些细微的痕迹,还原案件的真相,让这起发生在北山废弃砖窑的悲剧,得到公正的审判。
刑侦支队信息核查室的灯光从夜幕初垂亮到晨光熹微,电脑屏幕发出的冷光映在小周和队员们疲惫的脸上。桌上的咖啡罐堆成小山,空外卖盒散落一旁,键盘敲击声从最初的急促渐渐变得迟缓 —— 从昨晚 8 点到现在,他们已经连续核查了 12 个小时,浏览过 1000 多条失踪人员信息,眼睛干涩得几乎睁不开,却始终没找到与北山废弃砖窑无名男尸匹配的线索。
“第 1087 条,男性,52 岁,身高 165Cm,失踪原因离家出走,不符合;第 1088 条,男性,35 岁,身高 178Cm,失踪地点在市区,衣着特征不符……” 队员小李揉着发酸的眼睛,声音里满是疲惫,“杨队那边勘查废弃采矿路没发现关键痕迹,王队排查监控也没进展,我们这边再找不到死者身份,案件就真的卡住了。”
旁边的队员小王对着电脑屏幕叹了口气:“这些失踪人员信息太杂乱了,要么年龄身高对不上,要么失踪地点和衣着特征不匹配,还有一半是多年前的失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