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阳舒展)
火星基地的生态培育舱弥漫着湿润的稻香,透明穹顶外是赤红的火星荒漠,舱内却如江南水乡般生机盎然。
楚汐跪在培育架前,指尖轻轻拂过低垂的稻穗,饱满的谷粒在人工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这是她耗时三年培育的“共生稻”
,根系与星环带来的水藻共生,能在火星贫瘠的土壤中汲取能量,此刻终于迎来成熟的时刻。
“最后一组数据采集完成。”
她戴着白手套的手捏起一粒谷粒,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谷粒表面的螺旋纹路——这些纹路比普通稻粒复杂百倍,在放大五十倍后呈现出规律的星点分布,“奇怪,纹路的排列方式好像在哪里见过。”
她调出星石星图的局部截图比对,瞳孔骤然收缩,谷粒纹路的螺旋角度竟与暗物质带的能量轨迹完全一致。
培育舱的气压门出轻响,沈砚秋推门而入,手中的水文罗盘在阳光下泛着黄铜光泽。
他刚结束玄鸟四号的水源路线校准,罗盘指针还在微微颤动,指向培育舱中央的共生稻田:“秦局说你的共生稻有异常能量反应。”
他将罗盘放在实验台上,指针突然剧烈旋转,最终稳稳指向楚汐手中的谷粒,“果然,水源能量与生态能量在这里形成了共振。”
楚汐将谷粒举到阳光下,奇妙的景象生了——谷粒表面的纹路投射在白色实验纸上,形成细密的星点图谱,暗物质带的轮廓在光影中清晰可见。
更令人震惊的是,图谱边缘的航线标记与沈砚秋罗盘拓印的水源路线完全重叠,像两组独立绘制的地图在阳光下完成了完美拼接。
“这不可能是巧合。”
沈砚秋拿出防水纸和朱砂笔,将罗盘指针走过的轨迹拓印下来,水文符号在纸上形成蓝色的河流状纹路,“我的罗盘记录的是暗物质带中可利用的液态水分布,而你的谷粒星图标注的是安全航道。”
他将两张纸重叠,蓝色水纹与金色星轨立刻交织成立体的星图,“水与稻,竟然在宇宙尺度上达成了共识。”
楚汐的指尖抚过重叠的符号,想起培育共生稻的日日夜夜。
三年前,她带着地球稻种和星环水藻来到火星,在无数次失败中调整培育参数,直到某次实验中,沈砚秋送来的极地融水意外激活了稻种的隐性基因,谷粒才开始浮现出奇特的纹路。
“那时你说,水是生命的导航者。”
她轻声回忆,眼中闪烁着水光,“原来它真的在为我们指引方向。”
星环代表团的生态学者闻讯赶来,当全息扫描仪将谷粒星图与已知暗物质带数据比对后,老人激动地抚着胡须:“这是‘生态响应法则’!
地球的生命会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宇宙信号。”
他调出星环古籍的记载,上面绘制的共生植物星图与眼前的景象如出一辙,“三亿年前,光巢文明就是靠植物星图找到平衡带的,没想到地球的水稻也继承了这份智慧。”
消息很快传遍火星基地,秦朝阳和周舟专程来到培育舱。
秦朝阳看着投影中的双重星图,指尖在安全航道与水源点之间滑动:“玄鸟四号的主航线依赖星石导航,但暗物质带能量不稳定,必须有备用方案。”
他看向楚汐和沈砚秋,眼中带着赞许,“你们的共生星图,就是最可靠的备份。”
周舟将星图数据导入导航系统,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主航线与备用航线的对比模拟:“主航线效率高但风险大,备用航线绕开水源匮乏区,能量补给更稳定。”
她调出两组航线的安全系数分析,备用航线的存活率高出37,“这就是生态与水文的智慧,比纯理性计算更懂得平衡风险。”
沈砚秋从背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