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69章 担得起(1 / 6)

    王码头村前,是一条废弃的运河,几百年前,这条运河繁华至极,江北省南部有五成以上的货物,通过这条运河运输。

    王码头村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个装货卸货的码头,一些商贩在此定居,逐渐形成了村庄。

    但后来,一场大洪水,导致上游决堤,运河随即改道,绕过了王码头,王码头便只是一个村了。

    以上这些,都写在村口的石碑上。

    十一点二十,宋思铭到达王码头村,比预计的时间,还早到了十分钟。

    卢宏轩已在村口等候。

    “宋乡长,我又找王码头村的村民了解了一下,王培陵在村里的风评很好,这些年给村里做了不少好事。”

    “他自掏腰包,成立了一个助学金,谁家有孩子考上大学,奖励五千块,家庭条件困难的,还可以酌情增加。”

    “另外他还在村里开了一个加工厂,工人都是本村村民,工资待遇很不错,还给工人缴纳社保,就是王培陵自己不怎么赚钱。”

    卢宏轩将新打探到的情报和宋思铭分享。

    这让宋思铭想起了望川县戚家庄村的村委会主任戚树茂。

    戚树茂也是一心为村里的百姓着想,正是戚树茂的极力争取,青山醇才有了两地建厂的方案。

    戚树茂非要留下青山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给村民留下一个可以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

    对于这类人,宋思铭一向充满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