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舌战定盟:公孙衍使魏记
咸阳宫的晨雾还未散尽,公孙衍已一身墨色锦袍立在宣政殿外。
檐角铜铃在风里轻响,他指尖摩挲着袖中一卷羊皮地图——那上面用朱砂圈出的魏国疆域,像一块楔在中原腹地的肥肉,左邻赵、右接韩,南望楚、北临齐,正是秦国东进路上最关键的一步棋。
昨日朝堂之上,他主动请命出使魏国时,惠文王眼中的期许与疑虑,此刻还清晰地印在他心头。
“客卿久候。”
内侍轻步出来,躬身引他入殿。
殿内暖意融融,惠文王正对着一幅列国形势图出神,樗里疾、司马错分立两侧,见公孙衍进来,二人皆颔致意。
“大王,”
公孙衍上前躬身,“臣昨日所言出使魏国之事,已备好说辞。
魏国近年连遭赵、楚侵扰,丢了河东三城,国内粮荒未平,正是结盟的最佳时机。”
惠文王转过身,手指点在地图上的大梁:“寡人信你之才,但魏襄王素来优柔寡断,且魏国朝堂上亲齐派甚众,你此去,需多几分谨慎。”
他顿了顿,命内侍取来一枚鎏金虎符,“若需秦军威慑,可持此符调边境三万将士,不过——”
惠文王目光沉了沉,“不到万不得已,莫要动武。”
公孙衍双手接过虎符,掌心一暖:“臣明白。
此次出使,以‘利’诱之,以‘危’警之,必让魏国俯。”
一旁的樗里疾抚须笑道:“公孙客卿舌辩之名,列国皆知。
只是魏国的田需、惠施皆是辩才,你需当心他们从中作梗。”
“多谢相邦提醒。”
公孙衍拱手,“臣已让人搜集了魏国近三年的赋税、兵甲数据,田需他们若要辩驳,臣自有应对。”
三日后,公孙衍带着十余名随从,驾着四辆马车出了咸阳。
车中除了献给魏襄王的玉璧、丝绸,还有两箱竹简——一箱是秦国与韩国结盟后,韩国获得的粮草援助清单,另一箱则是赵、楚两国在魏国边境屯兵的情报。
车轮碾过函谷关的青石路时,公孙衍掀开车帘,望着关外连绵的群山,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在魏国为官时的光景。
那时魏国还是中原霸主,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