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时,一个年轻的士兵站了出来,他叫李信,是陇西本地人,去年在对抗匈奴的战斗中斩了匈奴的小王,立了战功。
李信指着李亥说:“大人,上个月我亲眼看见李亥把一车甲胄拉出城外,卖给了匈奴的商人!
还有军饷,他只给我们了三成,剩下的都被他拿去赌钱了!”
李亥见有人指证,急了,拔出腰间的剑就要砍李信,却被郎官们按住。
张仪看着李亥,脸色铁青:“克扣军饷、通敌叛国,这是死罪。”
当即下令,把李亥押到军营前的广场上,当众斩。
士兵们见李亥被斩,都欢呼起来,李信更是跪在张仪面前:“大人为民除害,末将愿追随大人!”
张仪扶起李信,心里忽然有了个主意——军中的士兵大多出身贫寒,熟悉新法,又体恤民情,若从军中选拔品行端正、有战功的人补充到官吏队伍,既能解决地方吏治腐败的问题,又能让新法更好地推行。
他跟韩厥商量,韩厥立刻赞同:“陇西军中多有好儿郎,像李信这样的,不仅勇猛,还懂律法,让他们做官吏,比那些靠世族上位的人强多了。”
当天,张仪就在陇西军中选拔——凡立过战功、熟悉新法、无不良记录者,都可报名。
士兵们积极性很高,报名的有两百多人。
张仪亲自考核,问他们“如何推行新法”
“如何对待百姓”
,最后选了五十人,其中就有李信。
张仪任命李信为栎阳县尉,负责栎阳的治安和赋税征收;又选了一个叫陈默的士兵做粮仓吏,陈默是农家出身,懂粮食的储存,更重要的是,他去年因为拒绝帮李亥偷卖官粮,被李亥打了一顿,却始终没屈服。
这些新选拔的官吏走马上任前,张仪特意给他们训话:“你们都是军人,当知‘军令如山’,新法就是秦国的‘军令’,必须严格执行。
但你们也要记住,官吏是百姓的父母官,要体恤民情,不可欺压百姓。
若有谁敢贪赃枉法,休怪我不留情面。”
李信到栎阳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治安。
他带着士兵巡逻,把之前跟赵丙勾结的地痞流氓都抓了起来,又重新核查田产——孟氏、魏氏隐瞒了两千多亩良田,李信一一查清,按新法收税,把多收的赋税还给了百姓。
有一次,孟氏的子弟想找李信的麻烦,带着十几个家丁去县尉府闹事,李信毫不畏惧,亮出佩剑:“新法之下,人人平等。
你们若敢违法,就算是世族子弟,我也照抓不误!”
孟氏子弟见李信强硬,又怕张仪追究,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陈默掌管粮仓后,把之前被偷卖的官粮都追了回来,又重新清点账目,做到“账实相符”
。
他还在粮仓外贴了告示,百姓若有困难,可凭里正的证明到粮仓借粮,秋收后再还,利息只收一成。
有个老农因为儿子生病,没钱买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借粮,陈默不仅给了他五斗粟米,还派了军中的医官去给他儿子看病。
老农感动得热泪盈眶,逢人就说:“新来的仓吏是好人啊,比以前那些官强百倍!”
张仪在各地巡行了半年,罢免了一百多名勾结世族、贪赃枉法的官吏,其中三十多人被处以刑罚,最重的被夷了三族。
他从军中选拔了两百多名士兵补充到官吏队伍,这些新官吏到任后,都严格推行新法,体恤百姓,很快就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这年冬天,张仪回到咸阳,向惠文王复命。
惠文王看着案上的奏报——全国赋税征收率比去年提高了两成,百姓投诉官吏的案子减少了九成,边境的军饷、物资也都按时放,士兵们士气高涨。
惠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