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集 百姓织布(2 / 3)

了过来。

陶壶里装的是凉好的粟米水,还放了些去年晒干的红枣,喝起来甜丝丝的。

妇人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围过去接水,晒谷场上终于有了片刻的喧闹。

李婶接过陶碗,刚喝了一口,就看见远处的土路上来了两个骑马的人。

为的人身穿青色官服,腰间挂着铜印,身后跟着的小吏背着一卷竹简,两人正朝着晒谷场的方向过来。

“是县吏大人!”

有人低呼了一声,妇人们顿时有些紧张,纷纷整理起自己的布裙和织机上的丝线。

李婶也放下陶碗,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她认得那官服,是县府里负责农桑的吏员,上个月来宣讲新法的就是他。

骑马的人很快到了晒谷场边,翻身下马。

县吏走到织机前,目光扫过一排排织好的布,脸上露出了笑意。

他伸手摸了摸李婶织机上的靛蓝布,指尖捻了捻丝线,对身后的小吏说:“这布的密度不错,丝线也均匀,看来百姓们对新法都很上心。”

小吏连忙在竹简上记录:“回大人,张家村去年冬季织布总数达三百二十匹,今年开春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匹,按这个度,今年定能过去年。”

县吏点了点头,转向围过来的妇人们,声音温和:“商君新法,以农桑为本。

你们女子织布,不仅能补贴家用,还能为国家积储布帛,以备军需。

朝廷说了,凡今年织布六十匹者,除了免徭役,还能额外赏赐粟米一石;八十匹者,其家人可优先参与县学的蒙学课——让你们的娃也能读书识字,将来做个知法懂礼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妇人们闻言,顿时炸开了锅。

王二嫂激动地拉着李婶的胳膊:“嫂子,你听见没?能让娃去读书!

我家狗蛋今年六岁,要是能去县学,将来说不定也能像县吏大人一样,穿官服、识字断案!”

李婶也难掩激动,她望着县吏,声音有些颤:“大人,这话当真?我们真能让娃去读书?”

“自然是真的。”

县吏笑着点头,指了指春桃的织机,“你看这位小媳妇,年纪轻轻,织机上的布就很规整。

只要肯下功夫,别说读书,将来你们家里出个爵爷,也不是不可能。”

春桃的脸一下子红了,却握紧了拳头——她想起丈夫信里说的,等立了功,要升上造,将来还要当大夫。

若是自己能多织布,帮家里挣到奖励,丈夫在军中也能更有干劲,说不定真能像县吏说的那样,将来家里能出个爵爷。

县吏又巡查了一会儿,嘱咐村长要好好组织妇人们织布,有困难及时上报县府,随后便骑马离开了。

晒谷场上,妇人们却没了休息的心思,纷纷回到自己的织机前,木梭穿梭的声音比之前更响、更急了。

李婶重新坐回蒲团上,阳光透过头顶的柳树枝,在她的布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看着织机上渐渐变长的靛蓝布,仿佛看到了秋收时满仓的粟米,看到了丈夫免了徭役在家修整的模样,还看到了村里的娃们背着书包去县学读书的场景。

她深吸一口气,脚下的踏板再次踩动,织机的“咔嗒”

声融入河西平原的风里,和远处郑国渠的流水声、田间农夫的吆喝声,一起编织着大秦的未来。

王二嫂的织机也重新响了起来,她一边织,一边对春桃说:“春桃,咱们以后每天多织一个时辰,争取今年都能六十匹。

到时候免了徭役,还能让娃去读书,多好!”

春桃用力点头,指尖虽然依旧疼,却感觉充满了力气。

她看着织机上的丝线在自己手中渐渐变成细密的布,心里忽然明白,这织布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