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仓:天下之基
嬴政十三年,关中大旱。
骄阳炙烤着土地已两月有余,渭水河床裸露,龟裂的田地里,禾苗早已枯黄倒伏。
陈仓县外,老农王伯蹲在田埂上,望着自家颗粒无收的庄稼,浑浊的眼泪砸在干裂的土块上,瞬间没了踪影。
“再不下雨,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王伯身旁,几个村民唉声叹气,有人已开始收拾行囊,准备逃荒。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尘土飞扬中,一队身着黑色秦服的官吏疾驰而来,为之人勒住缰绳,高声喊道:“奉郡守之命,陈仓县常平仓开仓放粮!
凡本县户籍在册者,每户可凭户籍文书领取粟米二石!”
这话如惊雷般在人群中炸开,王伯猛地站起身,不敢置信地问道:“官爷,您说的是真的?官府真的开仓放粮了?”
官吏翻身下马,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展开后说道:“此乃郡守亲笔文书,岂会有假!
你们随我去县城粮仓,按户籍登记领取便是。”
村民们瞬间沸腾,之前的绝望被狂喜取代,纷纷朝着县城的方向涌去。
王伯也跟着人群往前走,心中满是疑惑:往年遇到灾荒,官府要么拖延,要么放的粮食少得可怜,今年怎么会如此痛快?
带着这份疑惑,王伯来到了陈仓县的常平仓。
这是一座巨大的院落,院墙高达丈余,门口有两名手持长戟的士兵守卫。
院内,十几个粮仓整齐排列,每个粮仓外都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粟米仓”
“麦仓”
“豆仓”
等字样。
粮仓前,几名官吏正有条不紊地登记百姓的户籍信息,另有专人从粮仓中搬运粮食,过秤后递给百姓。
“下一位,王伯。”
登记官吏喊道。
王伯连忙上前,递上自家的户籍文书。
官吏仔细核对后,在一本厚厚的账簿上写下王伯的姓名、户籍编号和领取粮食的数量,随后盖上印章,递给王伯一张领粮凭证。
“拿着凭证去那边领粮吧。”
王伯接过凭证,走到领粮处。
负责粮的官吏接过凭证,再次核对后,指挥两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