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集 卫鞅晚年(1 / 3)

商君晚年书

渭水河畔的芦苇又黄了。

卫鞅拄着竹杖站在相府的高台上,望着远处咸阳城的轮廓。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银丝般的胡须在风中微微颤动。

“君上,该回屋了。”

侍从低声提醒。

卫鞅摆摆手,目光依旧停留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

二十多年前他初到秦国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百姓衣不蔽体,城郭破旧不堪。

如今咸阳城已颇具规模,街道上车水马龙,远处的农田里稻浪翻滚,一派繁荣景象。

“去把笔墨拿来。”

卫鞅缓缓说道。

侍从很快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卫鞅走到案前,看着空白的竹简,陷入了沉思。

这些年他推行变法,废除世袭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桩桩件件都曾引起轩然大波,如今却已深入人心。

他拿起笔,饱蘸浓墨,在竹简上写下“商君书”

三个字。

手有些颤抖,毕竟已是花甲之年,但笔锋依旧苍劲有力。

“当年推行变法,阻力重重啊。”

卫鞅喃喃自语,思绪回到了初入秦国之时。

那时的秦孝公年轻有为,却苦于国力衰弱,被六国轻视。

两人一见如故,畅谈三天三夜,定下了变法强国的大计。

卫鞅的笔尖在竹简上滑动,写下了变法的初衷:“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民之所以富者,力耕也。”

他想起当年为了取信于民,在城门外立木为信的情景。

那时百姓对官府早已失去信任,无人敢动那根木头。

直到有人试着搬走了木头,果然得到了重赏,百姓才开始相信新法。

“法者,所以爱民也。

礼者,所以便事也。”

卫鞅继续写道。

他想起自己如何顶住压力,处置了反对变法的旧贵族,甚至处罚了太子的老师。

那些年,他树敌无数,却始终未曾动摇。

窗外传来一阵喧哗,卫鞅放下笔,走到窗边。

只见一队士兵正护送着粮食车队从街上经过,百姓们纷纷驻足观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