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集 元朝岭北行省的游牧户籍难题(2 / 8)

然也有困难,但终究依靠成熟的州县体系和庞大的官僚队伍推行了下去。

但在岭北,在这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黄册制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二章草原上的“风”

与“土”

岭北行省,和林城。

这座曾经的蒙古帝国都,如今虽不再是帝国中心,却仍是岭北的政治经济枢纽。

平章政事孛罗帖木儿站在和林城外的高坡上,望着远处像黑色珍珠一样散布在草原上的蒙古包,以及更远处,几处袅袅升起的炊烟——那不是蒙古包的炊烟,而是固定房屋的烟囱。

他的身边,站着一位名叫巴图的老千户。

巴图须皆白,脸上刻满了风霜,那是草原赋予每一个真正牧民的印记。

“平章大人,”

巴图的声音像被风沙打磨过,“您看那边,那是弘吉剌部的几个牧户,去年还在东边的呼伦贝尔放牧,今年就到了这里。

他们说这里的水草好。

可我们的户籍官上个月刚去东边登记过他们的人口和牲畜。”

孛罗帖木儿叹了口气:“巴图千户,我知道。

这还不是最麻烦的。

你看那边,山脚下那几处房子,是兀良哈部的一些人盖的。

他们说,放牧太辛苦,又受风雪之灾,学着汉人种地,能有个安稳日子。”

巴图的眉头皱得像拧在一起的弓弦:“种地?那还是我们蒙古人吗?我们的祖先,是苍狼白鹿的后代,是马背上的民族。

离开马背,离开羊群,就像雄鹰折断了翅膀。

而且,大人,他们一旦定居下来,就不再听千户的调遣了。

千户制,是我们的根啊。”

“根?”

孛罗帖木儿苦笑,“巴图千户,朝廷要赋税,要粮食,要兵员。

传统的千户制,战时能快集结兵力,平时也能通过千户长征收一些牲畜和皮毛。

但现在,朝廷的需求变了,不仅仅是牲畜和皮毛,还需要粮食,需要稳定的税赋来源。

定居下来的牧民,或许能开垦土地,提供粮食,但他们却脱离了传统的千户管理体系,不愿意再被当作‘编户’登记在黄册上。

而那些依旧游牧的,他们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