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前秦方面主动投降,以获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但这一决策却给了前秦喘息的机会。
苻生在稳住阵脚后,迅组织兵力,坚守长安,并对周边地区的粮食进行坚壁清野。
此时,桓温军队的后勤补给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由于深入敌境,且前秦破坏了周边的粮食储备,晋军的粮草供应变得愈困难。
而原本期望响应东晋的关中百姓,因桓温未能及时攻城,也逐渐丧失信心,不敢贸然相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桓温军队的粮食即将告罄。
无奈之下,桓温只得下令撤军。
前秦军队见状,趁机追击,晋军损失惨重。
第一次北伐,桓温虽一度兵临霸上,却因决策失误和粮草问题功亏一篑。
三、再讨前燕,兵临枋头
桓温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并未放弃北伐的念头。
他深知,只有通过北伐建立赫赫战功,才能在东晋朝堂巩固自己的地位,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
而此时,北方局势又生了新的变化。
前燕在慕容儁、慕容恪等统治者的治理下,势力逐渐壮大,成为东晋在北方的又一强劲对手。
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温经过数年的准备,再次动北伐,此次的目标便是前燕。
他率领五万步骑,从姑孰出,一路北上。
此次北伐,桓温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在后勤补给方面做了更为周密的安排。
他命人开凿了三百里的运河,使军粮能够通过水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
晋军先是顺利攻克了兖州等地,前燕军队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慕容儁急忙向前秦求救,并承诺割让虎牢以西之地。
前秦苻坚权衡利弊后,决定出兵相助前燕,共同抵御东晋。
桓温的军队继续推进,很快便抵达枋头。
枋头地处战略要冲,一旦被晋军占领,前燕的都城邺城将直接暴露在晋军的攻击范围之下。
前燕国内一片恐慌,慕容儁甚至打算迁都以避其锋芒。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桓温再次面临困境。
由于前燕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晋军难以战决。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