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诏令一下,整个天下的读书人都为之震动。
在长安设立的太学里,开始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和选拔人才。
各地的学子们纷纷苦读儒家经典,希望能通过科举之路入朝为官,为大汉效力。
然而,这一举措也遭到了部分学派的反对,他们认为此举是对思想的禁锢,可刘彻不为所动,他坚信,只有让整个国家有了统一的思想根基,才能更好地推行其他的改革措施,让大汉在各个方面都能稳步向前展。
随着儒家思想逐渐在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大汉的社会风气也在悄然生着变化,人们更加尊崇礼仪,对国家的认同感也日益增强。
第五章:推恩令出
为了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向刘彻献上了“推恩令”
这一绝妙计策。
以往,诸侯国的势力庞大,诸侯王们在自己的封地内犹如土皇帝一般,对中央的政令常常置若罔闻,这让刘彻十分头疼。
而“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一诏令刚颁布时,诸侯王们有的还暗自窃喜,觉得是皇帝对他们的恩赐,可没过多久,他们就现自己的封地越分越小,势力也在不断被削弱,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了。
有一位诸侯王不甘心,想要联合其他诸侯起兵反对,可其他诸侯们都畏惧刘彻的手段,纷纷拒绝,最后只能作罢。
刘彻看着“推恩令”
一点点挥作用,心中十分满意,他知道,自己距离完全掌控整个大汉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第六章:卫青出征
经过数年的准备,汉朝的骑兵已经颇具规模,军队的战斗力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刘彻觉得时机已到,决定主动出击匈奴,而卫青,便成为了这次出征的主将。
卫青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北方边境进。
一路上,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都盼着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洗刷以往的耻辱。
当汉军与匈奴的军队在草原上相遇时,卫青冷静地指挥着战斗。
他充分挥了汉军骑兵训练有素的优势,采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