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韩信北伐
在刘邦与项羽对峙的同时,韩信奉命率军开始了北伐之路。
韩信的军队一路向北,势如破竹。
先是平定了魏国,那魏国的守军在韩信的巧妙战术下,根本不堪一击,很快便缴械投降。
接着,韩信又马不停蹄地向着代国进军,代国同样没能抵挡住汉军的攻势,被轻松拿下。
随后,韩信来到了赵国地界。
赵国的将领听闻韩信之名,虽有所忌惮,但也仗着自己兵力雄厚,想要与韩信一决高下。
韩信却不慌不忙,利用背水一战的计策,让士兵们置之死地而后生,汉军个个奋勇杀敌,最终大败赵军,赵国也被收入囊中。
之后,韩信又挥师北上,燕国见汉军如此勇猛,且接连得胜,自知不是对手,便主动归降。
韩信就这样先后平定了魏、代、赵、燕等国,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刘邦的势力范围,还切断了项羽的北方侧翼,让项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韩信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威名也在楚汉之地越传越响。
第八章:龙且之死
项羽得知韩信在北方连连得手,心中深感不安,他深知若任由韩信继续扩张,自己必将陷入绝境。
于是,他派大将龙且率领二十万楚军前去救援。
龙且为人骄傲自大,根本没把韩信放在眼里,他觉得韩信不过是运气好才打了几场胜仗罢了。
到了战场,龙且也不做过多谋划,便贸然与韩信交战。
韩信见龙且如此轻敌,心中暗喜,他利用潍水之战,巧妙地水淹龙且的楚军。
那原本汹涌的潍水,在韩信的指挥下,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瞬间冲向楚军。
楚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大水冲得七零八落,阵脚大乱。
韩信趁机率领汉军起猛攻,龙且虽奋力抵抗,却无力回天,最终战死在战场上,而那二十万楚军也几乎全军覆没。
此役之后,项羽的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楚汉之间的力量对比生了重大的变化,刘邦这边则士气更为高涨,胜利的天平似乎开始慢慢向刘邦倾斜。
第九章:鸿沟议和
刘邦和项羽经过数年的征战,双方都疲惫不堪,士兵们厌战情绪高涨,百姓们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局势下,双方达成了鸿沟议和。
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
项羽本就是性情直率之人,他遵守约定,释放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然后引兵东归,想着终于可以结束这无休止的战争,让百姓也能过上安稳日子。
刘邦一开始也想就此罢兵,毕竟连年的征战让他身心俱疲,可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他又改变了主意。
张良和陈平分析道:“如今项羽已是强弩之末,若此时不趁机追击,日后恐再难有这样的良机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刘邦听后,觉得有理,于是决定趁机追击项羽,不给项羽喘息的机会,楚汉相争也由此进入了最后阶段。
第十章:垓下之围
刘邦撕毁鸿沟协议后,迅追击项羽至垓下。
韩信率领三十万汉军早已在此严阵以待,与项羽的十万楚军形成了对峙之势。
韩信采用“十面埋伏”
的战术,将楚军重重包围。
楚军被困在垓下多日,粮草断绝,士兵们饿得面黄肌瘦,士气低落至极。
夜晚,汉军又唱起了楚地歌谣,那歌声在夜空中飘荡,婉转悠扬却又透着无尽的凄凉。
楚军们听到这熟悉的歌谣,心中大惊,以为楚地已尽被汉军占领,军心大乱,纷纷开始思念家乡,不少人甚至失去了战斗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