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大宋真的很仁义,而是跟“围师必阙”一个道理。
有这么一个保底奖励钓着,考不上的士子就会有两个期待,第一个期待是“努努力下次没准考上了呢”,这个期待能持续很多年而等到他们意识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考不上之后,第二个期待就是“坚持下去还有‘特奏名进士’这个保底奖励呢”。
如此一来,一直考下去,人就不会走极端了,有助于维系整个大宋的稳定。
想想看,如果没这个制度,有人学黄巢怎么办呢?
考科举考了很多年都无望考上,一怒之下,寻思着“既然考不进开封,干脆杀进开封”,然后举兵造反,那大家不是都傻眼了?
只能说,大宋在汲取唐末五代的经验教训方面,确实做得很好。
而广义上的“殿试”,除了今天包括“礼部奏名进士”和“特奏名进士”在内的进士科考试之外,其实还有诸科考试,也就是除进士科外其他科目的殿试。
只不过诸科殿试相比于进士科殿试,所获得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只有官家需要拖着病体,明天继续辛苦主持一下。
在听了官家圣训之后,众士子按照此前礼部官员所教,对着轻纱帘幕后的官家齐齐行礼。
此时,赵祯的目光也落在了最前面的几位士子身上。
陆北顾的模样他此前是没见过的,不过殿试的座位都是按照礼部省试结果来排序的,故而他能按照座位一眼便确定谁是陆北顾。
而赵祯虽然隔着轻纱帘幕看不太真切,但也能看出来陆北顾长得确如皇城司所言,英姿俊伟、仪表堂堂。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