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钟响,大考开始。
所有仕子仰头看天,只见天空上几行字分别是:
题一:以《寒山》为题,作诗赋一首。
题二:以长治久安为题,作策论一篇。
题三:论九品、三公、王侯之朝廷官职设定之优劣,上至天子,下至百姓,何以为政。
三个考题,明晃晃的悬浮在天穹之上。
很大一部分的仕子看到这三道考题之后都是一脸绝望。
作诗还好,既然是文考,他们早就想到过会有作诗的环节。
可后面两题,特别是最后一题,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竟然会是这样。
前文便说过,这是一个重修行而轻文脉的天下。
所以就算是朝廷文官平日里治国之策中的重点核心也是如何治理和管理修行界的事。
谁会去讨论朝廷官场制度的优劣?
谁会去想如何从百姓的角度为政?
他们完全一头雾水,根本没有任何思路。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看到这是三个题目的时候并没有感觉绝望,而是若有所思。
那位清贫少年便是其中之一。
他先不去多想该如何答题,而是提起毛笔,在草纸上先把题目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