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上面,已经有不少车手正在行走。
相比较欧洲跟中东赛道,这条04年才修建的东方赛道,对于很多欧美车手相对而言比较陌生,就得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熟悉。
两人一边说着,奥德托一边按照惯例诉说着赛道数据。
“北,东海国际赛道全长5.451KM,全程跑完56圈,总过有16个弯道,赛道落差很低仅为7.3米,目前最快圈速由舒马赫保持,用时1分32秒238。”
“这条赛道出自德国设计师赫尔曼·蒂尔克之手,整体布局是你们中国汉字的‘上’字,特点是拥有两段超长直道,最高时速高达350km/h,对于赛车绝对性能要求很高。”
“这一次我们赛车功率的提升,很贴合东海国际赛道的特性。”
奥德托在澳洲大奖赛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布里亚托利“融资”的计划。
他之所以会被说服且隐瞒,主要根源有两点。
第一点便是数十年的F1历史中,证明了车队固步自封死路一条。
别说是搞什么“国家队”,就连威廉姆斯这种私人控股的车队,都已经站在了时代淘汰边缘。
经理化、职业化、商业化才是F1车队正循环的方向。
第二点在于按照F1赛历,第三站的中国大奖赛对赛车性能要求太高了。
350km/h的尾速,基本上就是F1正常情况下的赛道极速。
想要跑出这种速度,气动设计跟底盘已经不重要,纯看动力单元的大马力输出。
就类似于后世威廉姆斯的“肌肉车”,地效车时代没钱研发,底盘采用公模就跟快平板似的,寥寥几条气动导向沟槽,突出一个“直道王”,“弯道亡”。
偏偏这种极端特性,在某些高速赛道上很有效。
东海国际赛道那长达0.8公里的发车长直道,以及1.2公里的后直道,如果没有强悍的动力单元全功率输出,在这个没有DRS的年代,就等着被其他赛车给硬吃!
什么废气扩散器、F导管等高大上的技术,放在长直道上面通通卵用没用,一脚油门干穿到发动机里面就行。
当然,这更多是夸张的形容,东海国际赛道16个弯道,得益于后建的优势,事实上覆盖了几乎全部弯道类型跟速度区间。
什么高速弯、低速弯、组合弯、回头弯等等,都能在东海国际赛道找到模板。
特别是“上”字大直道末段的回首弯跟螺旋弯,对于车手的刹车时机跟速度把控相当精准,甚至于在T1到T3组合弯中,要做到最为顶级的全曲线循迹制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