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不极端怎么争冠?(1 / 6)

    回到车队维修站,完成组装的技师组成员,按照步骤正在进行赛前检修。

    这一次梁驰等人异常认真,他们不希望中国主场出现任何稳定性故障。

    很多时候主场赛事对于一名F1车手而言,已经不是获取成绩那么简单,更像是一种精神图腾。就如同08年奥运会在鸟巢举办,无数国内运动员登上领奖台泪流满面一样。

    另一边特鲁利领着他的比赛工程师团队,提前一步完成走赛道回到P房,相比较陈向北一脸轻松的模样,他脸上表情十分凝重。

    澳洲大奖赛过后,特鲁利返回了位于伦敦英国总部,拼命驾驶赛车模拟器期望能提前适应赛车升级新套件的特性,从而完成对陈向北的逆转,以及应对佩雷兹的挑战。

    没有一名车手,愿意落寞的离开F1围场,特鲁利就更不愿意被布里亚托利给踢两次。

    不管是为了席位,还是为了自己的尊严,特鲁利都想要留下来。

    只是在赛车模拟器上面驾驶之后,带来的反馈感受有些让特鲁利道心崩溃。

    他的没有想象过,陈向北的适应天赋会如此夸张!

    新升级条件理论速度确实很快,可代价却是从转向不足变为转向过度,还时不时伴随着各种甩尾,简直就跟彻彻底底换了辆车差不多了。

    特鲁利三十多岁算是上个时代的“老车手”,以前赛车模拟器不成熟,用后世形容就跟“小霸王”差不多,除了用了熟悉一下赛道,实际训练效果等同于去玩电脑上的QQ飞车。

    老一辈车手都是在赛车实测中适应赛车,为了减少车损往往调校方向就比较保守,赛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偏向于转向不足。

    陡然接触一辆接近于“甩尾”的赛车,特鲁利不知道在赛车模拟器上面撞了多少回。

    如果仅仅是赛车风格问题也就算了,澳洲站陈向北同样第一次接触新升级套件,并且还是连风洞都没有吹过的原始调教数据,再碰到了一场突发的雨战。

    这种情况下的TF110赛车,放在特鲁利眼中就变成了一台雪橇车,陈向北却只用了几场练习赛就完成适应,排位赛顺利冲进了Q3。

    并且在没有调校数据共享的前提下,陈向北达成了雨战登台。

    F1的天才,特鲁利十几年职业生涯中见过很多很多。

    莱科宁、阿隆索、汉密尔顿、维特尔……

    这些都算得上是特鲁利的后辈。

    但哪怕就是这些号称天才少年的车手,依旧经历过一段适应期跟低谷期。

    除了汉密尔顿开局即巅峰外,没有谁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