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上我们看到的反而是另外一副景象,有太多的意大利人正在向我们欢呼,并且期盼我们尽快获得胜利,这是您无法否认的!”
夏露的反驳虽然有些强词夺理,但是此刻却也站得住脚。
确实,如果整个意大利真的被激发出了民族情绪的话,那么法国人的入侵势必会重演1808年帝国入侵西班牙的场面,被所有意大利人切齿痛恨,群起反抗,到处都是游击队、烽烟四起。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人数不多的法军,势必会左支右绌步履蹒跚。
然而,打着“匡扶教廷”旗号的法国远征军,在挺进到罗马周边地区之前,却并没有受到多少抵抗,甚至还有不少人公开响应,这都是无法否认的现实。
这充分说明,在“教权主义”和“共和主义”的意识形态博弈当中,教权主义并不落下风。
在眼下这个年代,虽然在罗马城或者其他大中城市里,开明的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手工业者等等群体,已经充分觉醒了民族主义和共和主义意识,但是在广袤的乡村,古老的贵族地主——教士——农民的社会结构还是和千百年前一样根深蒂固,教会依旧享有着精神上不可动摇的权威。
无论是保守也好,愚昧也罢,这就是现实。也正是这些群体,强烈敌视变革,讨厌革命和在革命中诞生的罗马共和国,热烈期盼法国大军把它尽快扑灭。
所以在意大利人自己的分裂当中,法国军队并没有遭遇“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也变相证明了打出教廷大旗的正确性。
夏露的反驳,正中了亲王的死穴——你口口声声说代表人民,那有没有胆量比一比哪边的人更多?如果你们的支持者更多,那为什么他们没有起来反抗法国人?
这确实是任何冠冕堂皇的词语都反驳不了的。
在亲王卡壳的间隙当中,夏露继续趁胜追击,“还有,您说千百万人的命运?那好,我正好要问您呢,千百万人就应该为了你们的理想而殉身吗?你们问过他们的意见没有呢?或者你们有没有给过他们别的选择?”
她抬起手来,虚指了车窗外混乱不堪的人群,“先生,恐怕我不说您也知道,如今的罗马城已经在面临绝境了。哪怕接下来没有战争,它也很难再继续养活这么多人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妇女和孩子会饿死,饥民会暴动抢劫,一切都会崩溃!而那时候,你们手里就没有任何筹码了!”
夏露的话,让亲王的心里更加增添了难以言喻的悲愤。
他知道这是真的,他甚至比夏露更清楚——作为罗马的名流和议员,他政府方方面面都有朋友,如今城市供应的糟糕状态,以及濒临崩溃的秩序,他的忧心忡忡的朋友们都告诉了他。
而且,随着形势的进一步恶化,罗马城内的物资供应只会更加糟糕。
为了维持防卫力量,政府不得不持续缩减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