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战事一直延续到夏季中段,此时第一季作物早已收割完毕,在我的三郡内收成比起去年要好那么一点,因为去年年底下过的雨,也因为上半年下过三场小雨,三场雨加起来雨量也不大,但是总归比没有雨水要好的多,上田和中田的粮食产量都有所好转,有的上田也不再种植水稻,更多的中田开始种植大豆高粱这样的抗旱作物,大家已经对雨水失去了信心,而且下田仍旧产不出什么来,越来越多的下田被卖掉,我孟家也就又多出很多牧场。
总体上三郡的粮食危机依旧没有解除,只是比蜀地的许多郡县要好那么一些,我们依旧需要从外地购入粮草和肉干、鱼干来缓解吃饭的压力!
我们也越来越依靠兴古郡最南方的大平原,但是那里也有自己的问题,那里不缺雨水,还河网密布,他们的问题是农民太少,许多肥沃的土地都无法开,这影响了粮食的产出增长。
我和建宁的官吏仔细商谈后,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是把三郡的囚犯都转成劳役刑罚,押送到兴古郡南方大平原去开垦土地,他们只有口粮,没有工钱,在劳役期满后,可以被送回原籍,也可以选择留在他们辛苦劳作的地方,留下来的可以获得一亩上田,如果家人也过来的,也可以获得土地,按人头每人一亩,老弱也有,不过这些赠送的土地是荒地,需要自己去开荒!
以后新的罪犯也按此处理,不断增加兴古郡的人口。
人口多,粮食产量就多,那我的三郡也就越安稳。
孟家商队也就不用浪费利润的去别的地方收购粮草和肉干鱼干,从而增加了商队的总体利润率。
孟家商队一直运转正常,而从成都和荆州来建宁城的商队也繁荣了整个建宁郡的市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货品,也带走了蜀锦和瓷器这样的畅销货。
不过问题也来了,许多人来向我禀报,或者说请求,其中就有主管建宁城商铺的彭书和我的贤内助青溪,他们都说我们建宁本地的产品在本地的售价太高了,和外地客商购买的价格持平,这有些不合理,本地人买不起本地货!
我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也给了一个同样的解释:同城同价,如果给外地客商的价格高出很多,他们就会抵触,然后挤占本地人的购买渠道,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对外销售的本地产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