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章 赵煦的传家宝(5 / 7)

  毕竟,大宋朝的三冗之弊,人尽皆知。

    这宗室繁衍,日渐增多,朝廷负担越发沉重,乃是不争的事实。

    故而,鼓励宗室自愿出宗牒,自食其力,是从仁庙开始就有的政策。

    奈何成效有限。

    就只有那些因为父祖不努力磨勘,导致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才愿意选这条路。

    没有办法,熙宁变法的时候,王安石就干脆一口气革除了大量五服之外的宗室宗籍。

    然而,他这样做反噬也是极大。

    当年的宣德门下马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据说就有着被王安石革除宗籍的宗亲子弟。

    所以,只要有可能,朝廷其实都是很愿意,让宗室子弟们,自愿出宗籍的。

    熙宁二年,先帝让两府议定的宗室宗亲科举之法,就是一次尝试。

    其意义不在于,有多少人能在科举中中举。

    而是有多少人,肯去宗正寺申请自愿出宗牒,放弃自己的宗室赐名、赐官身份。

    奈何,熙宁以来,宗室子弟在科举上,不能说大获全胜吧,只能说是一败涂地——十九年来,就一个赵令铄中了进士。

    这如何不叫后来者心寒?

    所以,元丰以来的几届科举,参与人数都很少。

    元丰八年的科举,甚至差点连五十人都没有凑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