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要圣眷,还是要名声?(1 / 9)

    ‘元祐大典’这个大饼,在一开始,其实是赵煦画出来吸引支持的。

    噱头大于实际!

    甚至可以说,就是个态度而已!

    这个事情,其实过后不久,很多朝臣也都反应了过来。

    所以,热度很快就降了下去。

    甚至都没有人再提这个事情。

    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想要完成这样一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的皇皇巨著。

    以彼时大宋捉襟见肘的财政和高度市场化的藏书经济,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世面上,随便一本上些年头的古书,价格都在十几贯以上。

    若是孤本、珍品……

    那就只能看开价的人的心情以及购买者的财力。

    大相国寺每月初一十五的万姓交易大会上,孤本古籍和珍本的价格,就从未低于一百贯。

    更不要说编书本就是耗费巨大的工程。

    旁的不说,元祐字典书局成立两年多就花掉了十八万贯!

    就这还是张方平节省着花的缘故,不然,要换个类似蒲宗孟这样的大臣来主持书局。

    别说两年十八万贯了!

    一年都未必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