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二年四月癸巳(十二)。
赵煦刚从集英殿回来,便得到了通见司方面的奏报:“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彦博求对!”
赵煦顿时乐了:“老太师来了!”
“朕可是等太师很久了呀……”
自赵煦下敕,召回杨汲、崔台符两人,并分别任命他们出任都水监和刑部侍郎、大理寺卿,已过去了六天之久。
即使从吕公著入宫劝谏开始算,也已过去了四天。
但这数日来,除了吕公著入宫见了一次赵煦,劝了一遍外。
其他人是毫无动静。
特别是元老们,一直都是按兵不动。
他们不动,赵煦就索性当没有这个事情。
现在来看,不是他们不动。
而是,他们都在衡量着利弊,算计着得失。
如今,文彦博递劄子入宫,想必是各方在私下都谈妥、勾兑好了吧?
赵煦撇撇嘴。
密室政治,私下交易,这是精英政治的弊端。
历代赵官家,对宰执们私下的那些小动作,一直很警惕。
所谓的大小相制,异论相搅,就是在防着宰执士大夫们,通过私下勾连,建立利益共同体,从而架空皇帝。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