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蔡京的循循善诱(11 / 13)

p;   “这个吴安持,明知如此,却依旧不顾圣人之教,当街行凶,谢罪却一字也不提对太母的愧疚。”

    “这是做大臣的人?”

    “他眼中到底还有没有太母?”

    在来之前,赵煦自然已经看过了文彦博的劄子副本。

    只能说,写的真好!

    不愧是从仁庙朝开始就屹立不倒,总是能准确的站到最正确的地方的元老。

    措辞完全就是瞅准了宫中太皇太后的软肋。

    赵煦当然不会错过,文彦博开创出来的大好局面。

    太皇太后一听赵煦的话,脸上的神情就微微一凝,忍不住握着赵煦的手。

    赵煦一看,立刻趁热打铁,道:“对这等,枉顾圣人教诲,不知太母的大臣,却是不可再姑息了!”

    向太后在这个时候,终于开口,问道:“六哥打算如何处置呢?”

    赵煦轻声道:“须得好生教化!”

    他抬起头,看向太皇太后,说道:“太母,孙臣以为,这权知滑州,大抵心中已无圣人之教,恐怕连忠孝之义,也不大记得了。”

    “孙臣以为,还是得在太学之中,辟一新舍,遣大儒名士,对权知滑州好生教化才是!”

    “须得让其在太学之中,熟读圣人经义,再学忠孝仁恕之道!”

    两宫听着,眼前一亮。

    特别是太皇太后,对赵煦的这个想法非常喜欢。

    就是……

    “官家,朝野上下,恐怕会有非议吧?”太皇太后担心的说道。

    将一个朝官,就这么送进太学再学习?

    这确实会有争议!

    赵煦笑了笑,道:“太母勿忧!”

    “孙臣听说,国朝无论是进士还是恩荫官,在授官注阙之前,都要在吏部经过考核,须得身言书判之后,方能授官注阙!”

    这是从唐代传下来的规矩。

    无论是进士授官,还是恩荫授官,在正式任命之前,吏部都要进行考核。

    也就是所谓的身言书判。

    看长相、看言谈,再考其政务、刑名、钱谷。

    若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职位,还要考专业的问题。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