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轼在登州(9 / 13)

    赵煦玩味的将手中的谏书一丢,讥讽着:“那朕以后干脆都听您这位代表了天下人的正言的话好了!”

    只是,赵煦还真没什么办法治这样的人。

    因为朱光庭是左正言,他是谏官。

    谏官本来就是干这种事情的。

    无论说的对,还是说错了,这都是他的职责。

    何况,赵煦知道,朱光庭这个人本性就是如此的。

    他就是个书呆子。

    他上书所言的这些话,大概率就是他的心声。

    为什么?

    因为他是程颢的弟子门生,五路伐夏的时候,此人在京兆府跟着吕大防一起负责大军后勤供给的时候,就以做事一板一眼,恪守法条儿闻名,号为‘明镜’。

    这可不是他自己吹嘘的,更非是士大夫们之间的互相吹捧。

    而是有着事实依据的。

    当年其在京兆府为官,就连当地的百姓之间有了争执,也愿意找他协调。

    人格魅力和道德操守可见一斑!

    于是,人称:明镜先生!

    若只是这样,赵煦心里面还会打鼓,会怀疑这个人的用心和出发点。

    可关键在于——朱光庭在赵煦的上上辈子亲政后,虽然屡次被贬。

    但这个书呆子,每到一个地方,都认真为百姓做事。

    遇到旱灾、水灾,总是出现在第一线,亲自为灾民煮粥,也亲自察看赈灾的每一个环节,生怕有一粒米被人私吞,以至于日夜不休。

    最后竟是因为旱灾严重,而在祈雨时跪死。

    所以,他是真的践行了他的老师程颢天理人伦之道的士大夫。

    他是真的相信,这个天下万物皆有天理。

    也是真的认为,现在都堂上的韩绛、李清臣、张璪都是奸邪。

    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国家政治变得浑浊。

    他不是李定那样的投机客。

    也不是刘挚那样带着私人恩怨来搞政治斗争的政客。

    就是一个书呆子,一个恪守自己信念的士大夫。

    所以,赵煦也只是生生闷气,很快就想开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