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一章 胸无城府(6 / 7)

    可问题是,人家资格老,名望高,靠山也很硬。

    据说就连太皇太后,在看到他的名字后,就和左右欢喜的说:“此乃英庙股肱也!”

    “英庙曾和老身说过,朝中大臣,清、廉、直,三者合于一身者,必傅谏院也!”

    所以,吕公著每次举荐他,太皇太后都欣然应允。

    短短两三个月就将傅尧俞提拔到了秘书监。

    随时可能升任待制!

    安惇根本不敢,也不愿和其发生什么纠纷。

    只能硬着头皮,坐到一边,拿起那些文牍看起来。

    但祠部上下,却比安惇还难受。

    因为,傅尧俞不仅仅认真,而且他处理文牍的速度很快。

    半个时辰后,傅尧俞就召来了祠部官员,和他吩咐:“去,将大理寺的文牍也取来!”

    “然后叫那惠信僧做好准备,本官看完大理寺的文牍,就要提审他!”

    说完这些,傅尧俞还叫来一个他的元随,就地写了公文,签了自己的名字,然后递到安惇这边:“安御史,且过目一下,若无异议,便请签押!”

    安惇接过那公文,看了一眼,然后问道:“傅公,今日下午就要去开封府讯问僧录司?”

    傅尧俞问道:“有问题吗?”

    安惇小声的说道:“会不会太匆忙?”

    “怎么会?”傅尧俞说道:“当年,本官受英庙之命,为侍御史知杂事,本官一日而罢吕诲、吕大防、范纯仁等人……当日事毕,既求出知!”

    这是他最有名的一战。

    濮议之争,傅尧俞作为帝党,出任侍御史知杂事,一天弹劾四个反对濮议的谏官,将他们全部赶出汴京,事情办完,英庙龙颜大悦。

    傅尧俞却入宫请辞出知地方。

    理由很简单——陛下您让臣办的事情,臣办好了,臣现在该卸任了。

    然后不顾英庙挽留,坚决出知。

    这在大宋,不仅仅没有前例,也没有后来者。

    最让在场的人震惊的是——傅尧俞提起此事,就仿佛在说今天吃什么一样普普通通。

    根本不在乎,被那四个人听到,也完全不在乎,那四个人里有两个人现在已经是当朝重臣,更是当今官家礼遇、厚遇的经筵官。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