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暴雨,东京,迈巴赫(3 / 20)

    《觉醒年代》的故事开始于1915年。

    这一年,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迫不得已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民四条约》。

    中国知识分子陷入了痛苦和迷茫:说好的共和能救中国呢?到底什么能救中国呢?

    有人认为,共和政体已成,封建思想未去。

    由此,引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编剧确实很厉害,这个剧在组织情节时就像在做文献综述,采用了一种纵横结合式写法。

    “纵”即纵向按时间顺序写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横”即横向比较新文化运动中的各种思潮流派。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还有他们的代表性言论,都有所展现。

    比如陈独秀《敬告青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鲁迅《狂人日记》、李大钊《青春》《庶民的胜利》,各种语文、历史课本中的经典“台词”,都以近乎原文的形式出现。

    有了逻辑、有了史料,接下来就是填充历史的细节,剧集实现这一点的方式是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也是白良觉得这部剧最有趣的地方。

    人物塑造。

    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故事去反映人物的品格,通过他人的台词去讲述人物的性格。

    有些主旋律,过于侧重英雄定义,就让说教意味太浓;而有些主旋律商业片,过于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