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北平国际记者会。
段明兰站在演讲台上,一袭白色女士西装,耳朵上的珍珠扣在顶灯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
她将髻挽得一丝不苟,几缕碎被胶牢牢固定,露出光洁的额头,锐利与优雅并存。
她身后悬挂着巨大的中国地图,东北、华北地区被醒目的红色标记覆盖,触目惊心。
台下坐满了各国记者,相机闪光灯不断闪烁,如同骤雨般砸在她脸上,却只映出一片沉静如水的面容。
"
女士们,先生们,"
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中英文双语切换流畅:"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灾难,而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践踏。
"
她抬手示意,身后的幕布切换成一组照片——被焚毁的村庄,流离失所的难民,堆积如山的尸体。
"
这些,是日本军队在华北地区的杰作。
"
她的声音依然平稳,却字字如刀,"
他们宣称这是东亚共荣,可实际上,这是赤裸裸的屠杀和掠夺。
"
台下一片寂静,只有钢笔在纸上快记录的沙沙声。
一位英国记者举手提问:"
段小姐,您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与社会科学,那里有更优渥的环境和更安全的未来。
为何选择回到北平,而不是留在伦敦展?"
段明兰唇角勾起一抹得体的微笑,眼尾的弧度恰到好处,眼神却陡然变得坚定如铁:
"
剑桥教会了我知识与理性,但北平给了我无法推卸的使命。
"
她顿了顿,声音更沉:"
当你的家园正在被侵略,当你的同胞正在流血,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会选择袖手旁观。
"
另一位美国记者紧接着提问:"
段小姐,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内战局势?南京政府与共产党的对抗,是否会削弱抗日力量?"
段明兰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而官方:"
当前形势下,我认为所有中国人应当放下分歧,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
"
她微微抬高声音,语气铿锵:"
北平作为华北的重要城市,虽暂时被孤立,但我们从未放弃争取和平与统一的努力。”
“我们呼吁各方势力以民族大义为重,停止内耗,携手抗日!
唯有如此,才能救中国!”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几位中国记者甚至激动地站了起来,眼眶泛红。
段明兰刚走下台,秘书便匆匆上前,递上一份加急军报,声音压得极低:"
明兰姐,明兰姐,这是少帅派人给您送来的,西安那边,出事了。
"
段明兰接过电报,快扫了一眼,瞳孔骤然紧缩——
"
昨夜凌晨,张学良、杨虎城于华清池兵谏,扣押蒋介石及南京政府要员,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她的指尖不受控制地微微颤,不是因为畏惧,而是因为这则消息背后翻涌的惊涛骇浪。
她迅将电报折好塞进袖口,面色恢复如常:"
立刻联系北平商会、军政处、财政署所有核心成员,一小时后,在段公馆开紧急会议。
"
段公馆的会议室内,气氛凝重。
段明昭、段明兰、赵常之以及北平军政商三界的核心人物围坐在长桌前,桌上摊着那份来自西安的密电。
段明昭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声音低沉:"
张学良兵谏蒋介石,提出八项主张,核心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