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一出,现场其他国家的记者都立刻竖起了耳朵,露出了看好戏的神情。
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火药味。
朴松日眉头一皱,正要发作,吴宸却轻轻按住了他的手臂,微笑着接过了话筒。
“祖籍的事儿啊.我倒是挺意外的。”
他顿了顿,环视了一圈台下兴致勃勃的各国记者,用一种轻松调侃的语气说道:
“昨天还在庆祝奥斯卡,今天一觉醒来,我就成了百济王朝的后人?这传播速度,比好莱坞公关部还快啊。
如果媒体可以随便改写一个人的祖籍,那恐怕我们在场的人都得换护照了,免得不小心就去了韩国”
现场一片轻笑。
吴宸这话看似玩笑,却极为巧妙。
他没有单独针对那位SBS记者,而是将所有在场的媒体都囊括了进来,瞬间建立起了一条“我们正常人”与“他们韩国媒体”之间的无形阵线。
其他国家的记者们,看向那位SBS记者的眼神,已经带上了一丝不善。
他们可太清楚韩国媒体在历史和归属问题上的“灵活”操作了,这种事,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吴宸语气平静而温和,但眼神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
“那篇报道,我也看到了。
说实话我非常钦佩贵国媒体同仁的想象力,以及.对历史的重塑能力。
他们能从一部关于芭蕾舞的心理惊悚片里,考证出导演的百济血统,这种跨越时空的的创作手法,甚至让我这个导演都自愧不如。”
现场有懂行的记者已经没忍住,低声笑了出来。
吴宸这番话,明着是“夸奖”,实则是在讽刺对方“胡编乱造”,而且用词极为精准——“重塑历史”、这几乎是国际上对韩国某些历史观点的通用评价。
那位SBS记者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正想开口辩解,吴宸却话锋一转,用一种更加悲悯的、充满艺术感的语调说道:
“但从另一个角度,我又能理解你们。
或许,一个民族在极度渴望文化认同感,却又在本国文化中找不到足够支撑的时候,就只能将目光投向外部,试图在别人的辉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影子。
这种心情,是值得同情的。
作为电影人,我们创造梦境,如果我们的梦能为他们提供片刻的慰藉和归属感,那也算是功德一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