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得到的,拥有的。
当这一切的外力如果生了变化,试问刘据的太子之位还能稳吗?
很多人都明白那么一个道理,巴不得刘据能够做出一些成绩。
刘据如果能够治理好天下,对于天下人而言都是宽慰。
无奈刘彻连那么一个机会都不给啊。
反观对刘徽。
哪怕近些年刘彻是在有意的压制刘徽的。
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事,刘彻都不会让刘徽行使尚书令的职责。
如同大将军和大司马骠骑将军,他们的存在是大汉的定海神针。
但刘彻断不可能纵容权力全部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偏刘徽能干,刘彻是不想再用刘徽不假,有些事站在利于大汉的立场考虑,又必须要让刘徽去做。
换成别的人,未必不会借机为自己谋划!
如果派出去的人无法做到刘彻要求,那还需要派人出去吗?
于刘彻而言,刘徽很好用,且她姓刘,是他的女儿。
女子之身是利也是弊,比起担心刘据有了过高的威望,太多的权势,未必不会一不作二不休,刘徽因为是女子,拥有再多的权势,在刘彻看来都只能依附于他,将来也只能依附于刘据。
这才是刘彻既防刘徽也用刘徽的原因。
刘徽办事效率又快又稳,急刘彻所急,能够为刘彻分忧,那是让刘彻无比欢喜的方式。
而刘徽只能依附于他,依附于刘据的事,也让刘彻在一定的程度上安心。
刘彻对刘徽的所有敲打,无一不是在提醒着刘徽,依附刘据的时候还没有到,如今刘徽的心应该放在他的身上。
至于把刘允放到刘徽身边,让刘允先跟刘徽学习,刘彻对上刘徽的询问只有一句,让刘允先长长见识,学学好。
学好,跟朝堂上的一群老狐狸学好,刘彻真敢盘算。
然刘徽可以问,不能不把刘彻的话当回事。
朝臣们对上刘允跟在刘徽身后,笑眯眯的听着,没有插话的意思,分外的乖巧。
但是吧,不知怎么的,每每对上刘允乖巧的样子,他们感觉身后一阵阵寒意冒起,一种说不出的不安就那么不断的升起。
等见到刘徽,好的,他们明白了,母女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