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诧异和不可置信,刘徽认郑重的道:“阿姐莫要小看孩子,一个个的孩子们聪明得很。
从小会看脸色。
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试探出每个人的底线,如果不从一开始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将来他们是有可能做出更麻烦的事。”
听到这儿,卫长公主不由问:“什么麻烦的事?”
“杀人放火,草菅人命也未尝不可。”
刘徽不低估人性之恶,一如立法最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有所约束,从而不敢胡作非为。
如果一个国家的律法形同虚设,那这个国家离亡也不远了。
在刘徽眼里,大汉的律法也早该改改了。
可惜,张汤那份早就改好的律法啊,只能是摆设。
刘徽想到张汤的书,想到更多的人,那些已经逝去的人。
有对比才能知道,以前刘彻所提拔的人都是人才,可如今提拔上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卫长公主说不过刘徽,知劝说无益,她也不再提。
本以为刘徽打定主意不教,刘允看起来也接受了吧,想不到才时隔两日便听到有人告刘允的状,道是刘允把人打了。
打人的事,若是孩童间的打闹也就算了,刘允竟然把人往死里打。
挨打的孩子出自于世族,而且还是九卿之列的大司农家的孩子。
当下,家长立刻拉上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孩子过来找刘徽告状了。
对的,找刘徽告状。
不是不想找刘彻,而是各自相知,刘彻那样的性子,他要是不偏袒刘允都怪了。
因而大司农思来想去,还是认为应该找刘徽告状更好。
“长公主,若只是孩童间的打闹,臣不至于寻上公主。
公主且看小儿的样子。
永宁郡主是下了死手的,若非年幼力道不够,身边的人拉得快,怕是小儿小命已休。”
大司农能寻上刘徽,也是因为了解刘徽的性子,
刘徽不是那仗势欺人的主儿,那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听说过任何刘徽欺压百姓的事。
刘徽的性子仁慈,爱民如子半点不为过。
因为大司农看着儿子被打的样子,想到将来刘允是要承刘徽爵位的,小时不加以管束,来日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