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头,收拢人心,刘徽给刘彻出的这个主意,为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拢尽天下人心。
看,像刘据一样的年轻人,读了些书,听到刘彻的诏书,直以为仁政呢。
“阿据第一次出远门,要听你二姐的话。”
刘彻要刘徽去河西、定襄祭祀的事,卫子夫早知道了,初初一听卫子夫一愣,但一如刘徽所预料的那样,卫子夫没有任何阻止的意思,反而开始收拾刘据和刘徽的行囊。
“阿徽的伤?”
卫子夫不放心的独一样,刘徽的伤痊愈了吗?
刘徽含笑偏头道:“随舅舅和表哥一道长途跋涉,奔袭匈奴不成,骑马走一趟没事。”
卫子夫担忧的视线落在刘据身上,刘徽看在眼里,宽慰道:“母亲放心,万事有我。”
她能把刘据带出去,肯定会护好他。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阿据不小了,在长安内只看到长安的繁华,不知民之苦。
跟我走一趟,长长见识去。”
刘徽认为刘据很有必要出去走走的,看看世间的事,知道世间的苦,才能想到百姓不易。
卫子夫转向刘徽,张了张嘴,有些话本是要脱口而出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母亲想问什么?”
刘徽看出来了,挪过去在卫子夫的身边小声问。
“你父皇是不是不喜欢阿据?”
卫子夫小声问,没敢让刘据听见。
喜不喜欢,看见刘彻喜欢一个孩子时是何模样,自是能够看出,到底刘彻喜不喜欢刘据。
“母亲,不管父皇喜不喜欢阿据,您是大汉皇后,他是大汉太子。
有舅舅,有表哥,有我。
父皇也不喜欢其他弟弟不是吗?”
刘徽知道卫子夫的不安。
大汉有废皇后,也有废太子的先例,所谓嫡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的喜欢与否。
刘彻又是那样强势的帝王,他要是生出别样的心思,会如何?
卫子夫有时候看着刘据也会在想,为何刘据那样不入刘彻的眼。
然,看看刘徽再看看刘据,答案已然昭然若揭。
刘徽五岁上下开始从卫青那儿得了一个常康,从此开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