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一骑惊尘穿署过,千钧变局系孤卿(4 / 5)

不救就没命了!”他“噗通”跪倒在地,连连叩首。

于科的心猛地揪紧,那将军他认识,是守西直门的忠勇之士。可他攥着钥匙的手却纹丝不动:“校尉大人,不是下官不救,是兵符一动,便是私调军马,形同谋逆。”他扶起老校尉,声音带着歉疚,“您再等等,谢大人定有对策,若我此刻动符,不仅救不了将军,反会给逆党把柄,连累整个兵部。”

老校尉望着他坚定的眼神,终究叹了口气,摇着头走了。于科靠在门框上,喉间发涩——他不是无情,是不敢有情,兵部的每一步,都系着朝堂的安危。

于科回到案前,重新拿起狼毫,却发现笔尖已干。他蘸了蘸墨,刚要在边镇军报上批复“冬衣已调,不日即达”,眼泪却“啪”地滴在纸上,晕开一片墨渍。

他想起大同卫的戍卒,三个月没发粮饷,饿晕在戍台上;想起宣府卫的将士,冬衣单薄,却还在风雪中值守;想起老师咳着处理这些军报的模样,说“将士守国门,咱们守后方,不能让他们寒心”。可如今,后方已乱,他能做的,只有在纸上写一句虚假的慰藉,这墨痕里,藏着多少无奈与悲情。

“于主事,秦飞大人的人。”一名吏员低声禀报,引着玄夜卫北司的暗探进来。暗探递过一封密信,用油纸裹着,还带着雪的寒气:“秦大人说,谢大人在奉天殿安好,已持证据对峙逆党,令您死守兵部,勿让兵符落入敌手,杨武大人的边军已快到城郊。”

于科猛地拆开密信,字迹是秦飞的,遒劲有力,末尾画着谢渊常用的暗号——一个小小的“渊”字简写。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半分,眼底的红血丝更重了,却露出一丝笑意:老师没垮,忠良没散,他们还在拼!

他提笔在密信背面写了“兵符在,署未乱,候援”,递还给暗探:“烦请转告秦大人,兵部在,军心在。”

傍晚时分,石崇的亲信又来了,这次带了十名死士,持刀堵在衙署门口:“石大人说了,再不给兵符,就烧了兵部!”死士们举着火把,火光映得他们的脸狰狞可怖。

于科站在台阶上,袍角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却没有后退半步:“兵部乃国之枢机,烧了它,便是烧了大吴的军防,石大人敢担这个罪名?”他扬声道,“《大吴祖训》载,擅烧部衙者,诛九族!你问问石大人,他敢吗?”

死士们的火把僵在半空,面面相觑——他们敢胁迫群臣,却不敢公然烧毁兵部,那是灭族的大罪。亲信咬了咬牙,骂道:“好,你等着!”带着人走了。于科望着他们的背影,腿肚子却在发抖,手心全是冷汗。

死士走后,衙署里的吏员们都慌了,聚在院子里窃窃私语:“逆党真会烧署吗?咱们还是跑吧!”“是啊,于主事,留得青山在……”

于科走到院子里,站在台阶上,声音洪亮:“诸位,谢大人在奉天殿与逆党对峙,杨武大人的边军即将入城,咱们守着兵部,就是守着平乱的希望!”他举起手中的库房钥匙,“兵符在,咱们在;兵部在,江山在!谁要是想走,下官绝不拦着,但想留下的,便是大吴的功臣!”

吏员们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渐渐安静下来,一名老吏拱手道:“于主事不走,咱们也不走!跟着您守署!”众人纷纷附和,惶恐的气氛渐渐被决心取代。

夜色渐深,于科挑亮了烛火,案上的军报已处理完毕,整整齐齐摞在一旁。他走到门口,望着奉天殿的方向,那里隐约有火光,却听不见声响。

他想起谢渊教他读《大吴通鉴》时说的“乱世之中,最难的不是死战,是坚守”。此刻他才懂,坚守比死战更难——死战是一时的热血,坚守是无尽的煎熬,是明知危险却还要等下去的勇气。

他裹紧了官袍,寒风灌进领口,却不觉得冷。他知道,只要他守着这孤署,守着这兵符,谢渊在奉天殿就有底气,杨武的边军就有目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