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藏了五千石粮,藏在府中地下室;还有……还有李嵩大人藏了八千石,张侍郎藏了三千石,其他二十多位官宦也各藏了数百石,都是上月从通州粮仓私运出来的!”王福的眼泪掉在地上,“刘尚书说,若京营断粮,咱们就用私藏的粮度日,等瓦剌破城,还能得官爵……”
秦飞听完,心里怒火中烧——这些官宦,竟在京师危难之际,私藏粮饷,勾结瓦剌,置军民生死于不顾!他立刻起身,带着王福的供词,直奔兵部。此时的谢渊,正与陈忠商议筹粮之事,陈忠递上户部粮库清单:“太保,户部粮库只剩五千石粮,刘焕说‘上月核验时损耗了’,可王福供称,这些粮都被他私分了!”
秦飞将王福的供词递上,谢渊看完,气得手发抖:“好个刘焕!好个李嵩!国难当头,他们竟私藏粮、通敌,简直猪狗不如!”他立刻召集内阁、六部重臣入宫,要在朝堂上揭穿这些佞臣的罪行。
太和殿里,萧桓(德佑帝)看着供词,脸色铁青:“刘焕,你可知罪?”
刘焕跪在地上,却仍狡辩:“陛下,王福是被秦飞屈打成招!臣没有私藏粮,更没有通敌!李嵩大人、张侍郎可以为臣作证!”
李嵩立刻出列:“陛下,刘尚书一向清廉,定是王福诬告!通州焚仓是瓦剌所为,与刘尚书无关!且粮库损耗是常事,不能凭王福一面之词定罪!”
张文也附和:“陛下,现在京师危在旦夕,若严惩刘尚书,恐动摇人心,影响守城!不如先搁置此案,等解围后再查!”
谢渊出列,手里举着密信与火油残迹:“陛下,王福供词与物证吻合,刘焕私藏粮的地下室已被玄夜卫找到,五千石粮还在里面!李嵩、张文也私藏粮,玄夜卫已在他们府中搜出粮袋!这些佞臣官官相护,若不严惩,军民寒心,京师必破!”
萧桓看着谢渊递上的粮袋(上面有通州粮仓的标记),终于下定决心:“将刘焕、李嵩、张文押入诏狱,待查清全案,斩立决!”
刘焕等人哭喊着求饶,却被玄夜卫卒拖了下去。可谢渊心里没有快意,因为他知道,就算抓了这些佞臣,粮荒的危机,仍未解除——京营的粮,只剩三日了。
刘焕等人被押入诏狱后,谢渊在兵部召开紧急会议,内阁首辅李东阳(正一品)、岳谦、陈忠、秦飞等人悉数到场。案上摆着京营粮库账簿与百姓粮荒统计,气氛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太保,现存粮共三万五千石(京营三万石+户部五千石),京营卒三万,百姓数十万,若均分,每人每日不足半升,根本不够吃;若只供京营,也只够五日。”陈忠的声音沙哑,“昨日内城已出现饿殍,今日又有百姓围堵粮店,玄夜卫卒已动手驱散了三次,再这样下去,恐生民变。”
岳谦眉头紧锁:“太保,兵卒们已两日没吃饱,昨日德胜门有卒哗变,说‘饿着肚子守不住城’,我好不容易才安抚下来。若再无粮,真的会哗变!”
李东阳叹了口气:“谢太保,现在援军还在宣府卫受阻,短时间内到不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减粮供兵’——优先保证京营卒的粮,百姓那边,只能靠官府赈济少量粮,再鼓励官宦献粮,或许能撑到援军来。”
谢渊沉默了很久,手指划过账簿上的数字。减粮供兵,意味着百姓会有更多人饿死,可若不这样,京营哗变,京师立刻就破。他抬起头,眼里满是血丝:“就按李阁老说的办——京营卒每日供粮减至一升五合,分两餐发放;百姓每日赈济半升粮,优先给老弱妇孺;陈忠,你再去劝谕未被牵连的官宦,让他们献粮,献粮多者,朝廷记功,拒不献粮者,按通敌论处!”
决策定下后,减粮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师。京营卒们拿到减粮后的饭食——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上面飘着几粒米,有的卒子当场就把碗摔了:“这怎么够吃?还不如让瓦剌杀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