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 / 4)

卷首语

《大吴官制考》载:\"风宪之重,在肃纪,更在守制。\"德佑十五年正月十七,紫禁城的鎏金铜缸映着王林的蟒纹披风,他正以头触地,在乾清宫丹墀上叩出重重声响:\"陛下,飞鹰厂余孽未清,镇刑司刑名紊乱,非重典不能肃朝纲。\"声浪震得丹墀青砖微颤,惊起檐角铜铃,却盖不住谢渊袖中《神武会典》的翻页声——那页\"内官不得干预外政\"的祖训,正被晨光镀上血色。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金銮殿的钟鼓声里,德佑帝的朱笔悬在《镇刑司提督敕令》上方,笔尖倒影在王林的飞鹰纹腰牌上碎成光斑。\"王伴伴,\"皇帝的声音带着三分疲惫,\"自神武爷设镇刑司,从未有内官兼掌之例。\"殿角铜漏滴答,数着沉默的刹那。

王林的额头抵着青砖,蟒纹袖口露出与腰牌同纹的飞鹰刺绣:\"神武爷亦曾命内官监军,\"他的声音里带着哽咽,\"如今瓦剌压境,三法司互相抵牾,若不集权,如何抗敌?\"谢渊的袍角在班列中微动,目光扫过《神武会典》卷首——\"内官不得干预外政\"的祖训旁,还留着太祖朱笔圈点的痕迹,此刻正被王林的蟒纹阴影渐渐遮蔽。

当值太监展开敕令,\"兼掌镇刑司并提督飞鹰厂\"的朱批刺痛谢渊双目。王林起身时,新铸的\"总宪之印\"在腰间晃出冷光,印纽雕刻的飞鹰纹,比太祖定制的獬豸纹足足高了三分,鹰嘴斜指御座,恰合《印玺法式》中\"权臣僭越\"的禁忌形制。

都察院的文案房里,谢渊的手指抚过验粮锤的锤头,暗格里的桑皮纸沙沙作响。\"大人,\"林缚的声音压得极低,\"锤头暗格可藏密信。\"谢渊摇头,指尖在木纹上轻叩三下——这是玄夜卫的\"三叠密语\",暗指王猛私矿的坐标,木纹里隐约可见三年前涿州矿难时敲出的凹痕。

\"按《风宪官箴》,\"他望向空荡荡的公堂,十二扇獬豸纹屏风已被撤去三扇,\"风宪官不得私藏兵器。\"验粮锤的木柄上,先帝亲赐的獬豸纹已被磨得发亮,却在今日不得不移交镇刑司。谢渊忽然想起,三年前涿州矿难时,这柄锤子曾敲开过河工的冤屈,木柄上还沾着点点矿砂,此刻却成了权力倾轧的祭品。

木盒关闭的声响里,谢渊在移交清单的\"验粮锤\"条目下,用指甲刻了个缺角獬豸——那是《大吴律》中\"风宪受抑\"的暗记,笔画间渗出的血珠,悄悄染红了\"镇刑司\"三字。

镇刑司的铸印房内,德佑帝的磁粉玉印正在冷却,陈彪的刑具模具在旁泛着冷光。谢渊与刑部侍郎对视一眼,袖中《刑具铸造则例》的密折微微发烫:\"大人,\"他低声道,\"玉印磁粉可按《奸党罪》条调配,取太祖朝旧窑磁土,佐以獬豸亭础石粉。\"

铸印官将磁粉撒向模具,刑具表面的飞鹰纹突然扭曲,如活物般蜷缩——这是谢渊联合刑部设计的\"相斥之法\",用《奸党罪》磁粉对冲飞鹰厂的刑具磁粉。王林的新印刚一触碰刑架,铁器相撞的蜂鸣便响彻刑房,惊得铸印官手中的模子落地,在青砖上砸出与飞鹰纹同形的凹痕。

\"好个'清风宪、肃言路',\"谢渊望着王林铁青的脸色,\"可惜刑具不认新印。\"他知道,这道磁粉防线,不过是官制缝隙里的最后挣扎,就像涿州矿场的河工,用血肉筑成的堤坝,终究挡不住权臣的铁蹄。

文华殿的廷议上,王林的蟒纹披风扫过《神武会典》:\"太祖设厂卫,本为互相制衡,\"他的手指划过\"内官监\"条目,指甲在泛黄的纸页上留下浅痕,\"如今谢大人动辄以祖训相抗,是要置陛下于何地?\"殿中炭火噼啪,将他的影子投在屏风上,化作张牙舞爪的飞鹰。

谢渊的笏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