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才转身回到厅中,走到窗边,轻轻掀开锦帘一角,看向巷口——玄夜卫探子穿着平民服饰,在巷口来回踱步,暗中监视着石崇的人,确保王瑾等人安全离开。
谢渊放下锦帘,心中暗道:秦飞果然可靠,有玄夜卫护持,证据与众人的安全便多了一层保障。
他走到案前,将整理好的证据副本锁进木盒,藏在书架后的暗格里——这暗格是他当年为防意外所设,只有他知道机关,就算石崇派人闯入,也找不到。
谢渊锁好暗格,重新坐下,端起早已凉透的杏仁茶,却仍喝了一口——他需要冷静,复盘今日密会的疏漏。
他想:赎金账册有原本与副本,有当票与回执;边镇有密报与战报,有李穆与岳谦的佐证;漠北有密信回执与玉佩,有陈默的经历;还有玄夜卫的记录与刑部的核验,证据链看似完整,可是否还有遗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忽然想起,当年筹措赎金时,还有商户的捐赠记录,上面有商户的签名与印鉴,若能找到这些记录,便可进一步佐证赎金的来源。
他立刻提笔,写了一封书信,交给赵忠:“你明日去‘同福号’商行,找掌柜刘三,将这封信给他,让他取出当年的捐赠记录,送到兵部衙署。
刘三是当年的捐赠大户,也是我的旧识,定会相助。”
赵忠接过书信,小心收好:“大人放心,小的明日一早就去。”
谢渊又想起,当年岳谦将军突袭瓦剌时,曾留下战报,上面有士兵的伤亡记录与瓦剌的溃败痕迹,这些都可作为佐证。
他又写了一封书信,打算明日让杨武送去给岳谦。
做完这些,他才松了口气——证据链越完整,石崇就越难辩驳,陛下就越容易信服。
他走到炭炉边,添了些银丝炭,看着火焰重新炽燃,心中也燃起一丝希望——只要证据确凿,只要忠良团结,定能破了石崇的阴谋,定能还大吴朝堂一个清明。
他知道,这场斗争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清白,更关乎大吴的中兴,关乎边镇将士的安危,关乎天下百姓的安乐,他绝不能输。
亥时已过,子时将至,谢府内院的烛火仍亮着。
谢渊坐在案前,重新研磨,提笔写下今日密会的记录,详细记下每个人的证词、证据的来源与对策的分工,以备日后查阅。
他写着写着,咳疾又犯了,这次咳得更厉害,素帕上的淡红也深了些,可他仍未停下,直到将所有细节都记下,才放下笔。
他看着记录,心中暗道:今日密会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呈证、核验、对质,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石崇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在这三日中搞破坏,比如派人刺杀王瑾、李穆、陈默,比如篡改证据,比如买通言官继续弹劾,这些都需要防备。
他决定明日一早就去见周显,让他加强对三人的保护,同时让秦飞派人盯着石崇的动向,若有异动,立刻禀报。
窗外的天渐渐泛白,子时已过,谢渊却毫无睡意。
他走到窗边,掀开锦帘,看着东方的鱼肚白,心中默念:太上皇,永熙帝,臣谢渊定不负你们的信任,定能辨明真相,护好大吴的江山。
他知道,前路虽险,可只要有忠良相助,有实证在手,有陛下英明,定能渡过难关,让大吴的中兴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片尾
三日后卯时,谢渊携王瑾、李穆、陈默,带着完整的证据链,在兵部衙署汇合。
岳谦、陈忠、周显、周铁也如约而至,众人一同前往御书房。
萧桓见众人携证据而来,便召集群臣,在奉天殿公开核验。
王瑾呈上赎金账册原本与副本,陈忠作证;李穆呈上边镇密报与战报,岳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