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千石林夜月诉困感玄言(2 / 5)

…饮食需内宫按月拨给,米麦常带霉气——那霉气非寻常霉,乃玄通用‘蚀魂草’所制,混在粮中,能缓慢侵蚀朕的灵力;往来宫人,唯魏奉先数人——那魏奉先,乃玄通以蚩尤戾气与凡人魂魄炼制的‘傀儡人’,名为伺候,实为监视,他双目能记录朕的言行,双耳能听轩内细微声响,连朕与先生今日之言,恐已传入玄通耳中;更甚者,太庙春秋祭礼,朕身为先帝,竟不得入庙上香——太庙乃伏羲血脉传承之地,庙中列祖列宗的牌位,皆以女娲神石所制,能感知后裔安危,今朕不得入庙,牌位恐已被玄通用‘遮魂布’所盖,再也感知不到朕的存在。

先生谓‘世事如烽烟’,可这南宫困厄,日夜缠绕,如影随形,此非囚乎?”

青冥子藜杖倚案,玄珠映月作冷光,扫过轩柱“松影伴棋声”

刻痕——刻痕中的松魂虚影忽聚成苍玄的轮廓,虽模糊,却能看出身披玄甲,手持长枪,似在倾听。

“陛下所言,乃‘身困’。”

青冥子缓声道,“身困如石缝之松,虽根不得展,然枝可凌云,如千石林中那株‘破岩松’,生于百丈石隙,却能引月华而长,枝桠触天;心困如井底之蛙,虽身能跃,却不敢窥天,如当年被蚩尤戾气所困的仙民,明明有逃出生天之力,却因恐惧而自囚。

昔年阿苔为兵魂时,战死沙场,魂堕石林,本可随众魂消散,却因心守‘护陛下’之念,与女娲神苔相融,化苔而生,餐风饮露亦自在——此便是‘心不困,樊笼亦天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心不困?”

太上皇失笑,指节叩击案上残棋,黑子与白子相撞,声脆如冰,却带着极淡的灵力波动——黑子的戾气与白子的忠魂息相触,竟出细微的“滋滋”

声,似在争斗。

“先生可知,魏奉先每来,必细数‘南宫用度’,言‘陛下困守于此,无需奢华’——他口中的‘奢华’,不过是能滋养灵力的‘松魂米’、能清戾气的‘苔露茶’,这些本是朕身为天帝应得之物,却被他视作浪费;可知朕每念太庙,便觉列祖列宗在天有灵,必斥朕无能——当年伏羲先祖画八卦定三界,女娲先祖补天后安生灵,朕却困于南宫,连祭礼都不得参与,连血脉传承都难以维系,此等心绪,如何能‘不困’?”

他俯身取过案上那枚悬于险地的白棋,棋子冰凉,却带着极淡的温意——那是京营兵魂的忠魂息在月华下复苏。

棋面上有一道细痕,痕边泛着极淡的红光,乃三百年前苍玄为护他,替挡蚩尤剑气时,血溅棋子所留——那剑气本是冲他而来,苍玄却毫不犹豫地挡在身前,剑气穿透苍玄的肩甲,溅在这枚白棋上,留下了这道永恒的痕迹。

“当年苍玄与朕对弈,常言‘棋逢险地,需弃子求活’。”

太上皇摩挲棋子上的血痕,眸中月华颤动,似有泪光闪烁,“今朕如这白棋,困于黑阵,既无弃子之勇——弃不了‘先帝’的身份,弃不了‘护苍生’的责任;亦无破阵之力——破不了玄通的监视,破不了蚩尤的戾气。

先生说‘本心可守’,可本心之外,更有颜面、有责任、有愧疚——这些,如何能凭‘心不困’便抛却?三百年前,朕若弃封而去,三界恐已遭浩劫;今若弃‘先帝’身份,玄通便会更肆无忌惮,边军便会更绝望,这些,朕如何能弃?”

青冥子默然,藜杖轻挥,轩外松涛忽止,月华似被无形之力牵引,愈浓烈,映得案上残棋黑白分明——黑子的乌光与白子的金光交织,在案面形成一道极淡的阴阳鱼图案,似伏羲八卦的核心奥义。

“陛下观那石缝之松,”

他指向轩外一株松,松生石隙,石隙窄如指缝,松根却穿石而出,绕石而行,枝干斜向月光,似在追逐月华的清辉,“它非不怨石之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