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语
《大吴会典?宗室志》卷五《成武萧栎篇》附载:“成武朝中期,代宗萧栎寝疾久,居养心殿,朝政多委谢渊(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镇刑司副提督石崇得小太监窥府密报,篡改‘焚黄纸’‘阅谋逆篇’等迹,只呈‘谢渊勤政务、核粮饷’之实,令理刑院小吏转内宫近侍,递至代宗案前。
成武阅后叹曰:‘谢卿忠,大吴安。
’不知石崇借密报掩谋逆之私,萧桓与徐靖已密谋提前举事。
时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察密报被篡改,报谢渊,渊令‘续盯,待其举事露形’。”
此案之谲,在“密报为饵”
——旧党以假密报安君心、掩私谋,谢渊以假密报诱旧党、待实证,成武被蒙于局中,朝局危如累卵而不自知。
病榻深宫烛火微,密函递罢帝心依。
只闻枢臣勤政务,不见私党布危机。
篡改迹痕藏鬼蜮,误判忠佞失玄机。
不是君王无慧眼,只缘病骨弱朝晖。
镇刑司后堂的窗纸刚透微光,石崇已坐在案前,手里捏着小太监递来的蜡丸。
蜡丸被热水浸化,露出里面的油纸,纸上用木炭画着“△(勤政务)、□→谋逆篇(阅律)、0(焚黄纸)”
的符号,旁边还有小太监的注记:“谢渊核宣府卫粮饷,令张启复勘李默多领粮;夜焚黄纸,阅《大吴律》谋逆篇。”
石崇的指尖在“0(焚黄纸)”
上反复摩挲,眼底闪过阴翳——这“焚黄纸”
若呈给代宗,定会引疑,谢渊若辩解是“销毁废稿”
,反会暴露镇刑司监视之实;“阅谋逆篇”
更不能呈,代宗若问“谢渊为何阅此篇”
,石崇难圆其说。
“来人。”
石崇唤来镇刑司文书科吏员(从八品),将油纸递过去,“重抄一份,删去‘焚黄纸’‘阅谋逆篇’,只留‘谢渊核宣府卫粮饷、令张启复勘李默多领粮’,再加一句‘谢渊夜批公文至天明,书吏侍立无间断’。”
吏员接过油纸,犹豫道:“大人,若删去关键迹,代宗陛下会不会疑?”
“疑什么?”
石崇冷笑,“代宗病重,最盼朝局稳,谢渊‘勤政’正是他想看见的。
你只管抄,出了事我担着。”
他心里清楚,代宗信任谢渊,只要密报呈“勤政”
,必能安其心,也能掩盖镇刑司“构陷谢渊”
的真意——若代宗察觉监视,镇刑司怕是要被玄夜卫清算。
吏员不敢再劝,取来宣州贡纸,用小楷重抄,字迹仿小太监的炭笔痕,却更工整。
抄毕,石崇拿起,仔细核对,确认无“焚黄纸”
“阅谋逆篇”
的迹,才卷起纸,塞进新的蜡丸——这蜡丸是理刑院专用的,上面刻着“理”
字暗纹,能通过内宫安检,是石崇买通理刑院小吏换来的“通行证”
。
巳时的理刑院侧门,窄巷里空无一人。
镇刑司联络吏(从九品)捧着蜡丸,见一个身着青布吏袍的人走来——是理刑院文书科小吏(从九品),石崇的旧部,去年因“贪墨案”
被谢渊弹劾,是石崇托人保下来的。
“石大人的东西?”
理刑院小吏接过蜡丸,塞进袖中,指尖触到蜡丸上的“理”
字纹,才松了口气,“内宫近侍那边已打点好,用‘理刑院呈案宗’的名义递,不会被玄夜卫查。”
“谢了。”
联络吏递过一锭银子,“石大人说,事成后再给你五十两,保你升从八品。”
理刑院小吏接过银子,眉开眼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