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莫道位高无傲骨宁违君命不违慈(2 / 9)

的门生,定是得了授意,才会按‘五成’定额执行——他们是要让太上皇挨饿,再参您‘坐视供给不足,失职不忠’!”

谢渊捏着密报,指尖抚过“李嵩”

二字,眼前闪过昨日在朝堂上,李嵩假意劝他“南宫供给当从简”

的嘴脸。

那时他只当是寻常进言,如今才知,对方早已布好了局:借司礼监的“旨”

压人,借光禄寺的“定额”

苛待,借“失职”

的罪名除他,一环扣一环,步步紧逼。

“杨武,取《大吴律》来。”

谢渊的声音很沉。

杨武很快递来律典,他翻到“宫闱禁令”

篇,“苛待故君近侍者,杖八十,降三级”

的条文清晰可见,可他心里清楚,律法在权术面前,有时轻如鸿毛——张敬有李嵩撑腰,王振有内廷护着,谁会真的追究“苛待”

之罪?

他走到窗前,望着东南方的南宫方向。

那里的宫墙隐在远处的楼宇后,像一头沉默的困兽。

前日内侍刘公公递来的纸条还揣在怀里,上面“上夜咳不止,榻前无暖炉”

的字迹,与眼前的“定额”

旨意重叠在一起,刺得他眼睛疼。

“备马去光禄寺。”

谢渊抓起案角的令牌,语气不容置疑。

杨武欲言又止——他知道这一去,便是与李嵩、王振公然为敌,可看着谢渊坚定的背影,终究只是躬身应道:“喏。”

街面上的风带着凉意,吹得官袍猎猎作响。

谢渊坐在马背上,望着沿途的市井——卖早点的摊贩冒着热气,挑着菜筐的农户匆匆而过,他们或许不知道南宫的困境,不知道朝堂的阴谋,可他们心中的“孝”

字,与《会典》上的祖制一脉相承。

他忽然握紧了马鞭:就算违逆内廷旨意,就算得罪权臣,他也不能让这“孝”

字蒙尘,不能让天下人指着皇宫骂“苛待故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光禄寺的大堂里,张敬捏着“定额名册”

,眼神躲闪着不敢看谢渊。

“太保,不是下官不肯增拨,是圣旨定了五成,且光禄寺‘膳羞科’的经费确实紧张……”

“经费紧张?”

谢渊将一叠账簿摔在案上,“昨日你给李嵩母亲寿宴批了一千两白银办宴席,怎么不说经费紧张?今日给南宫的米石减五成,倒说起难处了?张卿,你摸着良心说,这‘定额’是陛下的意思,还是李嵩的意思?”

账簿上“宴饮科支银一千两”

的朱批赫然在目,张敬的脸“唰”

地白了,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谢渊看着他的狼狈相,心中叹了口气——张敬本是三甲进士,却被师门裹挟着助纣为虐,可南宫的冷暖不容他心软:“我也不为难你,按原制五石拨米,日后陛下问起,我一力承担。”

“不可!”

张敬猛地站起身,“李尚书说了,若我违旨,便参我‘贪墨公款’!

太保,您饶了我吧!”

说罢,竟要跪地求饶。

谢渊闭了闭眼,转身向外走——他知道,张敬这里走不通了。

走出光禄寺大门,阳光刺眼,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的俸银袋:每月太保俸银五十两,是他一家老小和接济阵亡将士家属的全部来源。

可南宫的十二口人等着吃饭,太上皇的寒疾等着温补,他没有退路。

“老陈,”

谢渊叫住候在马旁的家仆,从怀中掏出俸银袋,倒出一半银子递给她,“去西市‘德顺粮店’买五石上等米,送进南宫,说是我私俸所购,与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